2023年 小组分享 7月份 第三周 实践神的爱

2023年 小组分享 7月份 第三周 实践神的爱

“父差子来作救主,借此见证神同在;宣认基督神儿子,实践耶稣完满爱。劝勉信徒爱兄弟,并用真诚行出来;神的本性本是爱,总要实践神的爱”。有這樣一個故事,小白兔去釣魚。第一天,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砸死你!” 試想,如果你給予別人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不是對方想要的,像這樣的給予是不是有問題呢? 照樣,我們的愛若只是按照自已想象對方的需要而付出,對方會接受嗎?而事實上,多少時候,人活在自我世界裡的付出,常是我們的寫照。在現實生活裡,許多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處事,都很容易犯以上錯誤。例如,在聽人說心事時,便急不及待替對方分析,甚至禁不住予以教訓,結果令渴求獲得聆聽與同情的對方,惟有把問題藏在心底不再表露。愛,是給對方予尊重。有位母親因著愛,趁女兒不在家時替她執拾那凌亂不堪的房間,結果反令女兒很不高興。這是因她輕忽了女兒曾表示,不要亂動她房中物的意願。這母親自己的好意,蓋過了女兒的意欲。本周经文使徒约翰再次提起当彼此相爱,因為神就是愛,在愛中我們就認識神。若有人認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並且教會傳講的是愛的真理,教會裡一定充滿愛。因為爱的源頭就是神,所以當教會傳講真理時,愛就會自然發動起来。當我們彼此相愛,就知道這真理是活的,整個人對神的認識就增加了。约翰指出,住在神裡面,我們會更深認識神,而這一切都是聖靈的工作。神將祂的靈賜給我們,就是要讓我們不斷明白真理,而明白真理最具體的方法就是彼此相愛,聖靈也幫助我們更深去觸摸這個愛。约翰说,要实践从神而来的爱,就要爱弟兄,并用行为和真诚来「实践神的爱」。基督徒从神领受的爱是何等浩大,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跟随耶稣的命令去爱弟兄。盼望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从神领受的爱,也不要忘记将这份爱实践出来、分享出去。

本周经文

约翰一书4:7-16

「7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9 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10 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11 亲爱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12 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13 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14 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15 凡认耶稣为神儿子的,神就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神里面。16 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

一、经文分享

《約翰壹書》一開始就講彼此相愛,然後來到第4章突然講辨別諸靈,接著又回到彼此相愛。本章內容綱要分为两段:分辨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1-6节)及在生命的愛中相交(7-21节)。本章第一段的主题是“假先知不认道成肉身”,与2章18-27节“敌基督不认耶稣为基督”前后呼应,至于第二段的主题是“认识神的彼此相爱”,与2章3-17节“认识主的遵守诫命”前后呼应。本周经文又分为两段:神生我們的愛使我們彼此相愛(7-11节)及藉住在愛裏面且與神彼此互住,使神的愛得以被成全(12-16节)。当约翰提到「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6节)以后,接着就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认识神」(7、8节)。在第一段经文里,「神就是爱」(8节),和神是光(1:5)、神是个灵(约4:24),是使徒约翰对神本性的三大宣告。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爱就是神、光是神、灵是神,正如摩西宣告“神乃是烈火”(申4:24),但却不能说“烈火乃是神”。今天,许多人却把爱当作神;人类的爱越伟大,就越容易以神的口气向人说话。信徒「应当彼此相爱」(7节),有两个原因:「因为爱是从神来的」(7a)。神是爱的源头,祂赐给我们「爱心」(7节),又供应我们「彼此相爱」的能力。神的本性就是爱,在祂里面没有任何与爱抵触的事物,因此,「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7b)。而「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8a),而且很容易听从假先知(6节)。9-10节是圣子向我们显明神的爱。人的天然肉体里没有真爱,也不能理解真爱,所以「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10节),爱是神主动发起的。神「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10节),既满足了公义,又成就了救赎,这是神主动用自己的爱挽回了自己的忿怒,所以约翰宣告:「这就是爱了」(10节)。真爱的本质不是变幻莫测的情绪或感觉,而是一种意志,是主动、舍己、公义、信实、怜悯、温柔、忍耐地恩待最不配的人。如果不用「挽回祭」(2:2)这个词,就无法解释神的爱。人若只强调神的爱,却忽略公义和救赎,这样的福音就是不能使人得救的“别的福音”(加1:6)。

11-12节是彼此相爱彰显神的爱。信徒既然「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7节),就当遵守神的命令(3:23),用「彼此相爱」来彰显和回应神的爱(20-21节)。我们若不能彼此相爱,是因为不认识神,里面没有从神而来的「爱心」(7节)。13-16节是圣灵让我们知道神的爱。使徒约翰再一次在这里强调神住在我们里头的观念,但当然不单是神住在我们里头,我们也住在神的里面。两者都是重要的,都应该被强调的,而这种关系是籍着圣灵得到建立的。既然我们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我们里面,我们就要为此作见证,而这个见证的内容就是,父差子做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看见且做见证的。耶稣为罪人所做的一切让衪成为了救赎主,而衪所做的一切是为世人而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透过耶稣基督所完成的事情而得到帮助,得到拯救,所以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拯救工作。但问题是,神完成了这个工作之后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可以得救。为什么呢?虽然基督的挽回祭足以拯救整个世界,但人作为人呢,我们必需透过信心,相信来接受耶稣是神的儿子,有这个回应,才可以真正的经历到救恩。而当我们有了信心的回应,认耶稣是神的儿子的时候,神就住在人的里面,人也住在神的里面,那份真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就从此被建立起来了。我们之所以能知道自己「是住在祂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13节;约14:20),是因为「神将祂的灵赐给我们」(13节;3:24;约14:16-20)。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使我们能「认耶稣为神儿子」(15节),也就是承认「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14节)。这就是神所显明的爱(9-10节),也是使徒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14节)。因此,是圣灵使我们知道并且深信神借着圣子所显明的爱。

总结本周经文,神的愛、神的生命、認識神三者息息相關:越多運用愛,生命就越長進,認識神也越深;生命越長進,就越能無私的愛人,也越認識神;越認識神,就越多流露神的愛,生命也越成熟。我們認識神的秘訣,就是愛神也愛人,在愛的實際活用中經歷那位是愛的神。神就是愛,任何違反這愛的性質的,根本就不認識神;反過來說,順著愛的性質,對愛親自體認,也就更認識神。凡是不承認基督之神性的,乃是自我放棄了得著神生命的機會,也放棄了享受神愛的好處。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神愛我們」(9节)按原文又可譯作「神的愛在我們裏面」,許多時候,不必看外面神愛我們的事例,只要看自己裏面神愛的作為,就能清楚明白神是何等的愛我們。神的大愛,消極方面使我們的罪得著赦免,積極方面使我們得著永遠的生命;罪得赦免的目的乃是使我們作一個清潔的器皿,能夠承裝神的生命,並且能夠彼此互相內住。真正的愛,不是出於人的愛,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都多少含有人間的私情、親誼、英雄意識、各種形式的虛榮、各種表揚自我的偉大感。神的愛乃完全為別人著想,當對方不可愛的時候,仍能愛之,甚至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愛了。神藉著聖靈,將祂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參羅5:5),使我們不僅享受祂的愛,也因此認識祂的愛。凡對神的愛有所感受的人,就不能不有所回應,而最合宜的回應,就是讓神的愛從我們的身上流通出去,及於別人,這也就是彼此相愛。凡是真正被主帶領,看見祂釘十字架的愛的人,絕對不可能再回到自私的生活中,因為他一定會被主那無可言喻的愛所抓住。神的愛必須被成全,才能將這愛完整無缺的從人身上彰顯出來,而信徒彼此相愛,正是成全神的愛的絕佳途徑。基督的事工惠及所有的人,只有頑梗不肯悔改相信的人,才會使之在他們自己身上不發生效力。真正知道並相信神的愛的人,絕對不會輕易的離開神的愛,而是繼續不斷地停留在這愛裏面,享受神的源源不斷的供應。

二、信仰功课

1、神就是愛

「神就是爱」,使徒约翰十分重视爱,他的书信可以说从开始到终结一直强调着爱。约翰用了「爱是从神来的」(7节)这句话作为一个提醒,强调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愛的源頭不是自己,而是神,因為神就是愛。神差祂的獨生子來到這世界,為我們作挽回祭,這就是愛。按照我们基督徒对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知道,爱绝对不是人类的一项成就,不是我们可以做出来的事情,爱是出于神的,也是神的恩赐,任何人如果可以这份爱去爱人,就可以证明这个人是由神而生,并且是认识神的。「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7节),我們的愛怎樣來? 就是要有神在我們裏面,我們才能夠去愛。因此既然我們有神,自然我們裏面就應該有愛。「 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7-8节),使徒約翰表達的就是如果你有神就一定有愛,如你的生命從神生的,是沒可能沒有愛。「親愛的弟兄啊,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11节),神要我們彼此相愛這命令並不是叫我們做一些做不到的事,而是既然神愛我們,我們有神的愛,遵行彼此相愛這命令並不難。「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12节),當我們彼此相愛時,神就住在我們當中,我們就知道神是怎樣的。敬拜、禱告、傳福音都是愛神的表現,但唯有我們能彼此相愛,這份愛在神眼中才是完全。很多人能為神火熱,但未能為神捨己和付出愛,這份愛在神眼中還未算完全。因此愛神不是單單與神有關係,而是愛神要愛神的身體,就是弟兄姊妹這肢體。「神就是愛」,這是形容神的本性是愛,絕不是說愛就是神。主耶穌說:“我就是真理……”和這裡所說“神就是愛”同一原理。主耶穌所言所行的每一方面卻是絕對沒有錯誤,且永遠止確的,所以主耶穌就是真理;神所作的都是出於愛,神的本性,神內心所充滿的,以及從內心所表露出來的都是愛,所以說「神就是愛」。

2、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

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上介绍过上帝是个灵,所以在12节里说「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其实人没有见过很多的东西,比如人从来没有见过风,但当人看见大树在左摇右摆时就知道风的存在,这是透过风的能力而明白风的存在;人也看不见电流,但能透过电灯的亮光而感受到它的能力和存在。同样的道理,人从来没有见过上帝,但能看到祂的影响,作为,效应,要旨,成果等等,那就是上帝透过祂神圣的爱让人们知道祂的存在。「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12节)。本节有三層意思:從來沒有人見過神,但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面。經歷神的內住,比在身外看見神更為有福;從來沒有見過神,但我們若彼此相愛,就能使人看見那住在我們裏面的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在我們裏面的愛就得以完全。本节給我們看見,愛神是與我們彼此相愛分不開的。換句話說,今天神把許多弟兄擺在我們面前,他們就是我們實習愛神的對象。我們不要空口在那裏說愛神,我們要實際的學習愛弟兄。空口說愛,是虛空的。愛神,是必須在愛弟兄的事上彰顯出來的。《约翰福音》1章18节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其实这节经文跟12节是一致的。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耶稣道成肉身就是要把那位看不见的上帝彰显出来。至于12节里的「完全」这两个字原文可譯作「成全」。這節的意思是:我們要是彼此相愛,那麼神所賜給我們的那種屬神的愛,就因我們的相愛得以流露出來,在這世上被顯明出來,被世人所認識,也就被「成全」了。反之,我們若不相愛,那麼神所賜給我們的愛,只限制在蒙愛的個人的內心中,流露不出去,這樣,神所賜在我們裏面的愛,就得不到「成全」了。

3、三位一体真神的神学理论

约翰在简短的13-14节确定了三位一体真神的神学理论。这是一段非常之重要的经文,可算是圣经里绝无仅有的经文同时教导父上帝,主耶稣,和圣灵。说到“父上帝”,为了拯救人类,父上帝如何在人类历史里面不断的参与呢?祂首先与人同行,继而与人同住。从父上帝差祂的独生儿子“住”在地上完成救恩,做世人的救主就知道祂就是爱。说到“救主”,救主这个名词对基督徒而言是耳熟能详的名词。然而他们有没有想过耶稣为救主是有很多方面呢?是否只像一个不懂游泳的人掉在水里需要他人的拯救他的生命而已呢?除了生命方面,生活方面呢?耶稣为救主事实上是包括了拯救他们从他们自己中出来,比如从他们的引诱,试探,恐惧,焦虑,错误,愚昧,自我,骄傲等等。这些都是包括在主耶稣的救赎里,让人们能够站起来面对他们在世的时日以至永恒的将来。这样的救主岂不是更有意义吗?再说“祂的灵”,约翰指出因为圣灵赐予基督徒,所以他们就知道住在上帝里面,这是圣灵奇妙的工作。圣灵的工作首先带领人们寻找上帝,而主耶稣曾给出这样的应许:“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7:7-8)。当人得着主耶稣的应许寻着了永生,圣灵的工作继续帮助信徒遵守耶稣的道进而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与上帝的同在。《约翰福音》14章23节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以上圣灵一切的工作都是圣灵在信徒里面的运作。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主观的经历,没什么意义,但对基督徒而言,这是圣灵在他们里面的见证,就正如约翰在14节所作的见证一样。所以信徒是可以从两方面证明上帝是爱:圣灵和使徒的见证。使徒的见证是可信的,因为使徒制度是主耶稣自己亲自设立的。正因为圣灵在信徒心里面的缘故,他们可以放胆地说:“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8:15-16)。

4、上帝住在人当中

从12节开始到16节的5节经文里面,“住”这个字一个出现了8次: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我们住在祂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上帝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上帝里面,住在爱里面,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为什么约翰讲这么多的住在什么的里面呢?作为非犹太信徒而言,住在上帝里面,或者上帝住在信徒里面的概念绝对是没有像犹太人这么的震撼。在起初当人类还没有犯罪之前,上帝与人的交往是直接的:“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3:8-9)那时耶和华是否像亚当和夏娃一样住在伊甸园中?那就不知道,但最起码的是祂可以随处进入院子行走并可以直接呼唤人。亚当夏娃也可以在上帝快到时听到祂行走的声音。当祂来到,他们是可以见到祂的面。只可惜人类犯罪之后,这样的场面再没有了。但不代表上帝放弃了人类,祂首先以动物的皮为他们做衣服以示动物所流的血遮盖了他们的罪,动物之死代替他们的惩罚。上帝也因为罪的缘故,不再与人有直接的交往而改为间接的来往。尽管人类的悖逆一次比一次的严重,只是上帝的恩典一次比一次的更大,祂以耐心面对人类的悖逆,祂以更大的恩典代替祂的愤怒。这一次上帝的荣耀之回来就更加的直接了,就是祂的独生子,不是众子中拣选一个,而是唯一的一个的主耶稣,以道成肉身的方法来到这个世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约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指出上帝的荣光“住在我们中间”。最奇妙的是这位道成肉身的耶稣不但是上帝的荣光,祂本身也是上帝的圣殿。这样的一位上帝住在人们当中可说是史无前例,这样的“住”法就是连人类犯罪之前的“住”法也无法相比,因为上帝不是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却是以谦卑为衣冠。从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约翰花了这么大的劲,在短短的5节经文里面写出8次的“住”在上帝里面或者上帝住在信徒里面。只是最惊人的,也是最可贵的,就是主耶稣的应许;主耶稣应许信徒的圣灵是永远的住在他们里面。这次上帝的“住”就永不离开了,从今以后,人类的历史只有上帝的“入住”却再没有上帝的“迁离”了。试想旧约里面上帝的荣光多次离开,如今信徒得着应许,上帝的荣光不再离开,这是何等的福分。

5、住在上帝里面、住在基督的爱里面

除了上帝住在信徒里面,约翰也介绍了信徒住在上帝里面,这又是一个犹太人很难理解的概念。信徒住在上帝里面岂不是生活在上帝的至圣所里面吗?首先是旧约里的人根本不敢接近至圣所。至圣所是大祭司一年才可以进去一次的地方,目的是为百姓赎罪。至圣所是上帝的居所,是多么神圣的地方。大祭司进去的时候,祭祀袍下带着铃铛好让外面的人知道他还活着。他的脚还绑住绳子以备万一他真的死了,人们可以从外面把他拉出来,因为没有人敢进入至圣所。如今至圣所却成为人的居所了,虽然这是在灵里面,依然是莫大的恩典!当人处于这么大的恩典之下,难怪约翰在第7节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在11节说「我们也当彼此相爱」;在12节说「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以至在16节说「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主耶稣并非只是单单地宣讲上帝的爱,祂在地上的一生以至死在十字架上都是以身作则的典范。祂也要求跟随祂的人跟祂一样以行动活出上帝的爱。所以住在上帝里面就是住在基督的爱里。住在祂的爱里就要分享祂的爱;分享祂的爱就是证明我们在祂的爱里。住在祂的爱里有最少两个好处:对上帝的认识更深,这是我们在前面已经分享过;信心的成长。当我们越爱上帝,我们就越发明白什么是“上帝是爱”。当我们越明白“上帝是爱”我们就越容易信靠祂,这是向上帝的信心成长。当我们发现到一个人越发爱上帝,与上帝的关系越亲密,我们也越容易信任这人并且愿意常与他在一起。这就是把自己交托给上帝而信任爱上帝的人。

三、实践神的爱

在当今快节奏且往往没有人情味的世界中,很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而忘记「实践神的爱」和怜悯心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有人说“爱和怜悯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这句话提醒我们它们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整体福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爱与怜悯在基督教信仰中,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上帝的话语教导我们,爱是上帝本身的本质:“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一4:16)。此外,怜悯心是这种神圣之爱的体现,我们作为基督的追随者,被呼召去体现这种爱。耶稣本人强调了怜悯心的重要性,在祂的地上传道过程中向有需要的人表示怜悯并医治病人。以爱和怜悯为主导的生活反映了上帝的本性,我们在与基督同行时追求这些品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生活不仅有能力改变我们自己,也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人。在新约中,我们见证了以爱为中心耶稣和使徒的行为和教导,他们遵循以下原则:履行大诫命爱上帝和我们的邻居(太22:37-40);展示圣灵的果子, 其中包括爱、仁慈和良善(加5:22-23);热切练习兄弟情在基督教社区内(罗12:10);原谅我们的敌人并为他们祈祷(太5:43-44);照顾受苦和被边缘化的人,例如孤儿和寡妇(雅1:27)。当我们寻求在爱和表现出怜悯心的能力上成长时,记住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 3章4至7节中所写的内容是很有用的。他强调“爱是恒久并且是善良的; 爱不嫉妒; 爱不炫耀,不自高自大……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通过改变我们的态度、思想和行动以符合这些强大的爱的特征,我们可以体验与上帝和他人的深厚、持久的关系,同时实现我们作为上帝儿女的神圣目的。

再者「实践神的爱」和怜悯心不仅对个人有益,而且对创建和谐社会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信徒,我们被呼召效法耶稣基督,祂对周围的人表现出无条件的爱、同情和理解。《约翰一书》4章7至8节说:“亲爱的,让我们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上帝; 凡有爱心的,都是从神生的,并且认识神。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通过表现出基督般的爱和怜悯心,我们可以打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障碍,促进我们社区内的团结与和平。耶稣的事工在祂遇到的人的生活中体现了医治和恢复。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有责任通过照顾边缘化和弱势群体来继续祂的工作。我们可以实践爱心和怜悯心的方法之一是参与主动的服务行为,其中可能包括: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和衣服;服务和支持当地庇护所和非营利组织;指导和投资于儿童和年轻人的生活;探望慰问病老、孤寡者;在我们的社区倡导社会正义和公平。这些服务行为不仅反映了上帝的心意,而且有助于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此外,实践爱心和怜悯心可以加强我们作为基督徒的见证,吸引人们接受福音信息。《约翰福音》13章34至35节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就是你们要彼此相爱; 正如我爱过你一样,你们也彼此相爱。 借此,如果你们彼此相爱,所有人都会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通过积极地展示爱、宽恕和理解,我们为那些可能在生活中寻求真理和治疗的人提供了希望的灯塔。一个建立在爱和怜悯心之上的社会是上帝变革力量的见证,促进团结和仁慈作为基督教信仰的标志。

四、实践怜恤的障碍

建立真实和深厚关系的《圣经》基础依赖于“爱”的核心原则。 耶稣自己强调了爱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中的重要性,他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就是你们要彼此相爱;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怎样彼此相爱”(约13:34)。作为基督徒,我们被呼召要无条件地去爱,就像耶稣爱我们一样。《哥林多前》13章4-7 节赋予我们爱的属性:忍耐、善良、不嫉妒、不自夸、不骄不躁、不我行我素、不暴躁、不怨恨、不因不义而欢喜、因真理而喜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为了加强我们的关系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我们还必须练习“怜悯”。怜悯心使我们能够同情他人和他们的痛苦,鼓励我们采取行动并提供支持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在整本圣经中,我们都被教导要表现出怜悯心,正如《歌罗西书》3章12节这样的经文所表明的那样:“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耶稣在祂的事工中表现出怜悯的例子,例如当祂医治病人和喂饱饥饿的人时。在我们与他人的日常互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爱与怜悯来加强人际关系:为你周围的人祈祷,并寻找机会支持他们的斗争;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允许他人不带评判地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用您的言行鼓励和提升他人,培养归属感;提供宽恕和实践恩典,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会犯错误;有意识地与他人共度时光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通过拥抱爱和怜悯心,我们将发展赋予生命的关系,将基督的心反映给我们周围的人。为何基督徒不能去怜恤去爱别人呢?其首要原因是我们未曾经历神的爱。当一个人真正去经历神的爱时,是时常思念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大爱,这爱常活划在我们面前。撒该一接触认识主之后,立刻晓得如何去爱人怜恤人;同样主的爱时常激励感动我们的心,我们才懂去爱人。“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4:19-20)十九世纪一位比利时的宣教士达缅,他在夏威九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上,为了服事八百名痲疯病人,将福音传给他们。他十七年来在岛上工作,协助他们建造房屋、医院、学校等设施;最后他自己也染上了麻疯病,而死在这孤岛上。一个爱神的人,才懂得去体恤爱别人,这是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除去爱的障碍。

其次是我们是忘恩负义的人。《马太福音》18章耶稣基督讲的比喻:有一个仆人欠主人一千万银子,主人原谅他,免了他所欠的债;他蒙了怜恤。但他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只是十两银子;就掐住他的喉咙,迫他偿还。他的同伴都看不过来,就告诉他的主人,主人很震怒,把他交给掌刑的。这比喻说明了许多人成为忘恩负义者,既领受了神的爱,却不晓得去爱神爱人。再次,是因为我们的爱不能实践出来。许多信徒用敬拜代替了怜悯,我们以为这就已足够,我用不着照顾贫穷的人。神在《以赛亚书》一章表示,神愤慨,藉先知责备以色列人。你们献许多祭物,守各种节期;你们虽然如此行,是我不能容忍的,甚至我会恨恶你们的敬拜。神为何这样呢?因为他们不止住行恶,在殿中敬拜偶像,离开神又去作恶,没有学习行善。基督徒无怜悯人的心,只识在教会中敬拜,热心事奉神,以为已足够。耶稣以为他们所作都是枉然的,敬拜决不能代替表达你的爱和怜悯。第四、我们灵修的操练代替了怜恤。今日年青人流行灵修的操练,这操练是对的是好的;如果这操练不能使你爱神怜恤别人,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以赛亚书》58章3至9节,先知奉令严斥伪善说:你们天天寻找我,乐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义的国民,不离弃他们神的典章;向我求问公义的判语,喜悦亲近神。虽然如此,神却叹息说:你们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为你们作苦工……。但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拆断一切的轭么?即使你们这样的操练,但仍是欺负别人;这行为神是不能容忍的,祂甚至讨厌我们的敬拜和操练。如果我们能好像赛58章所记,能去体恤别人,那我们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你的光就发现如早晨,你所得的医治必速速发明;你求告我必定应允。我就常引导你,叫你心满意足,何等有福气。

五、真愛的實踐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約壹4:7–8),基督徒在愛心生活的實踐上,並非單純一種道德行為的表現,而是生命與上帝合一和相交的生命流露。使徒約翰在這段經文論到愛,他所用的邏輯十分簡單:上帝就是愛,我們是由上帝而生;我們的生命既是源於祂,那麼,愛就是我們生命的表現,一個十分明顯的標記。很多基督徒提到彼此相愛的教訓,就會指出很多困難,將不能彼此相愛理由歸咎於別人或所處身的環境。例如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現象,生活的方式未能提供相交的機會,家庭背景形成一些古怪的性格等。總而言之,他們心中的問題就是,「我沒有機會去愛!我不曉得如何去愛!」他們所提出的困難都十分實際,可惜卻忽略了另一個事實,就是基督徒的生命曾經有一個巨大的轉變。聖靈將我們重生,我們是由上帝而生的人,這位愛的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根源,正如使徒彼得說:“我們是與上帝的性情有分的人”(彼後1:3–4)。既然如此,讓我們的思想能突破這些阻隔,深信今天我們既然擁戴有上帝的生命,就有足夠的能力去實踐愛的命令。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用葡萄樹與枝子作的比喻,叫我們確信,我們能夠愛,因為基督是我們愛的源頭。基督徒相愛的生活不單基於我們由上帝而生的事實。這種「愛」獨特之處,更是因為它不是以人對愛的詮釋、理解、體驗作為標準,它是以基督的愛為典範。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13章34節吩咐門徒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既然我們所擁有的生命是基督的生命,我們所流露的愛也是基督一般的愛。因此,基督徒彼此相愛是基於我們對上帝的愛的領受和體驗,這個獨特的經驗,叫我們的愛心有別於一般人所理解的。就讓我們勇敢地去「實踐神的愛」,別忘記我們是由上帝而生的人。

说到基督的爱,耶穌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呢?它是一種主動的捨己。這種愛有幾個重要的特徵:它是明顯的、主動的、有行動的、捨己的、無條件的。很多人在教會生活中常問一個問題:“我可以在教會中得到甚麼?今天回到團契裏,到教會中,我可以有甚麼得著?” 有沒有人問:“究竟我能為我的弟兄作些甚麼?” 愛是主動的捨己。主吩咐我們要為弟兄捨命,那麼我們的金錢、時間、精力、感情,肯不肯為弟兄而付出呢?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究竟我們對主愛的體驗有多少呢?讓我們用心思想使徒約翰的叮嚀:「親愛的弟兄,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约一4:11)。大多數人都只注意到,相愛是一個美好的品德,卻忽略了《約翰壹書》4章12節所提出的事實,彼此相愛能夠使基督徒體驗上帝的臨在。這是一個內在屬靈的經驗。由弟兄相愛、我們體驗上帝的愛,更經歷上帝臨在在信徒中間的事實,聖靈確實運行在愛的團契之中。約翰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但若我們相愛,我們就可以經歷祂是真實的,愛上帝的心能具體地表達流露,甚至得以完全。約翰談論到愛上帝與愛弟兄,兩者是分不開的。相愛的生活、不單向未信的人見證基督的生命,更叫我們這群人體驗上帝的同在,又能使我們對上帝的愛,有具體而圓滿的表達,這種屬靈經驗是長進的基礎。

六、教会牧者如何「实践神的爱」

牧师他不仅仅只是在主日的讲台上证道的人,他同时也是带领教会的长老、教师、执事以及同工们一起为教会的发展,福音的兴旺而做统筹规划的人。因而,牧师除了有正确宣讲神的话语的能力与勇气以外,还需要有管理能力和使人和睦的爱的能力。教会牧者该如何做好教会管理层面的工作呢?教会的管理者必须重拾敬畏和感恩于神的心,这是极为重要的。起初,上帝把一切都创造好了,交给亚当来管理,这背后是充满着上帝惊人的牺牲,亚当如果看到这背后的爱的创造与牺牲,在接受这管理地球的权柄的时候,应该要充满敬畏与感恩才对。但遗憾的是,亚当和夏娃并没有领悟到福音的世界,而是更多的关注了伊甸园里神没有给的那1%,从而起来骄傲、贪心和悖逆的心,走向了堕落。对于教会的牧者,即是话语的传达者,又是教会的管理者,又是上帝使命的受托者,牧师是领头羊。因此,教会里的主任牧师对于同工团队的和睦关系以及大家为一致的异象而努力的决心的把握,这两个发展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会的牧者和跟从的人都需要明白,基督信仰不是寻找一个系统的理论和概念,而是在事奉基督的过程中和彼此事奉的过程中,经历真实的死而复活福音的大能,一起经历真实的苦难并一起靠着主的恩典来得胜,这样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动和呼召,从而更加有力量的做事情。基督的工人只有经历神的同在,只有个体化地认识神的爱,才能越发的拥有委身于基督,委身于所在教会和同工的心志 。今天的时代,是到处都强调爱与被爱的时代,充斥在媒体和宴乐之中,但是却很少有人在此当中得到满足,大多数人仍旧是受伤且饥渴的。

教会存在目的和意义,在于有力量,有果效地传播基督的爱,传播福音信息给那些在洪水泛滥般的虚假的爱的世界中饥渴的人们。信仰不只是参加礼拜、圣经学习和参与物质奉献,教会当做好正确的神学教育。信仰是全人、全心的向着基督的委身,因此信徒若有为主摆上的心志,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做事情,一起为了成就神的国度而努力事奉。唯有在委身教会与福音的使命中,一个人的信仰才会更真实的成长并且在爱的能力上有真实的长进。在一起学习、工作,一起生活的时候,会发现彼此的不同,会发生很多的碰撞,但唯有这样的过程,我们才会实践神的爱。思考自己的罪、基督的饶恕和作为基督肢体的荣耀与亏欠。教会牧者需要为跟从者树立一个榜样:「实践神的爱」、爱具体的人。实践神的爱就是具体的爱一个人,接纳一个罪人,即便爱了之后,他仍然犯罪,仍然伤害你,但是依然可以包容和接纳,这样实践神的爱,会为教会赢得很多宝贵的灵魂,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工人。耶稣对我们的爱是非常具体的爱,是实际的爱,一对一的爱,是实践性的爱。福音书中的故事,主的爱是一个个直达人心的爱。耶稣没有做那种面向全世界的精彩的演讲,而是选择12个罪人,爱他们,包容他们,激励他们拥有新的梦想,并且差派到处传扬福音。耶稣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妓女、税利、罪人等等,然后事奉他们,见证父神的荣耀和圣名,然后委派他们去传福音到世界的尽头,去爱更多的人。这同样是今天教会牧者需要思考和作出突破的地方。教会是实践爱的地方,也是为了宣教的大使命而培养工人的地方,喂养信徒和差派工人两者需要平衡,需要变得更加有力量。

结语

一談到“愛”,有很多人會想到在實踐上的困難,這也是確實。我們經常經驗到從別人給我們的愛,且會認為領受別人的愛很容易。我們會愛我們喜歡的對象,也願意分享我們的愛給自己所喜歡的對象,甚至也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給自己所愛的對象。但我們並不容易將愛給與我們關係並不是很親密的對象。聖經告訴我們說,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並不是這樣,而是最好的,然後祂才教導我們要學習這種愛-無私的愛。使徒保罗在《罗马书》5章6至8节說:“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使徒保羅的這段話可說是整本羅馬書的精髓,他告訴我們上帝的這種愛,就是無比的愛,因為這是為罪人而死,不是為好人而死,這真是偉大而無私的愛。我們無法像耶穌基督那樣偉大,而耶穌基督也沒有要我們如同祂一樣,祂只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這是一種互相學習的功課。如果我們仔細讀《約翰一書》,就會發現使徒约翰用很特殊的筆法在導引讀者進入這本書信的主題-上帝是愛。上帝的愛是藉著耶穌基督顯明在我們生命裏,而這種從耶穌基督得到的愛,是要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出來的。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隨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隨我”(路9:23)。愛是捨己,若要做到捨己,就要放下自己,包括放下自己的想法和自以為是的正確,進而改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愛對方,藉此顧及對方的心靈所需。真正的愛,應以捨己跟隨耶穌的心對待對方。縱使對方有不完全的地方,但仍要去愛他。因為當人有不完全,或犯了錯時,他所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納,而不是指責和批評。我們「實踐神的愛」,背後的精神就是捨己,好讓神在對方的生命裡作改變的工夫。别让“爱神”成为一个口误,我们需要用心去实践爱的命令。求主帮助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