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小组分享 2月份 第四周 省察自己的生活重心

2018年 小组分享
2月份 第四周 省察自己的生活重心

"属灵责任要省察,困难问题非藉口;在意有无顺服心,即时回应不推迟。"從古到今神都願意衪的百姓關心屬靈的事情。神過去關心聖殿的建造,今天神也關心教會的建造。因為這關係到百姓真正用生命去敬拜與事奉,一個以神為中心的生活。聖殿建造的目的就是要衪的百姓用生命去事奉衪。在屬靈的次序裡面,先是生命然後才是事奉。生命好了才有對的事奉,這是神所定下的一個次序。主前520年,也就是聖經所指的大利烏王第二年,神興起先知哈該,激勵神的百姓重建聖殿,叫他們把生活的重心回到以神為中心,這才會有真正的祝福。這個重建的呼召好比是一個基督徒重建屬靈生命的呼召。如果今天神的兒女只將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的追求與計劃上,而沒有將神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们可能可以享受所謂的暫時安逸,但他们的整個生活在神看來卻是失去祝福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神給猶大領袖和人民這样信息,是要提醒他們屬靈的責任。我们常因为各样困难与问题的缘故,推迟了事奉神的机会。神喜悦我们在真实的处境当中专注於他且经历他,神并不在意做得多好,而是有无顺服的心。我们当「省察自己的生活重心」,是否也因为自己的欲望或自认为合理的原因,迟延了事奉神的机会。
本周经文
哈该书 1:1-11
" 1 大利乌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华的话藉先知哈该,向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说:2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 3 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4 “这殿仍然荒凉,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5 现在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6 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 7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8 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9 “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注:原文作“奔”)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10 “所以为你们的缘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产。11 我命乾旱临到地土、山冈、五谷、新酒和油,并地上的出产、人民、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劳碌得来的。”"
一、经文分享
波斯王大利烏在位時,神的話臨到哈該,在短短四個月內神給哈該4篇信息,第一篇信息在六月初一,是給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該一1)。第二篇信息在七月21,對象是所羅巴伯、約書亞和百姓(二2)。第三篇在9月24,是對眾祭司(11節)。第四篇也是在9月24日,專給所羅巴伯(21節)。百姓聽見後開始重建聖殿的工作,並於四年後完工(主前516)。第一篇信息有一個重點,就是「省察自己」,這是哈該四篇信息的基礎!神讓猶太人被擄歸回是有目的的,就是「重建已經被摧毀的聖殿」,他們是帶著「神的使命」回家!但是,他們竟然中止建殿,只顧自己的生活享受,讓神的殿荒涼,他們來到一個關鍵時刻,必須要有所覺醒!否則一切將歸於虛空!哈該的信息是,神必然審判罪行,並建立彌賽亞的國度。這個信息對於當時的猶太人和新約的信徒,都同樣帶來盼望(羅十五4-13;彼後三10-18)。哈該書的鑰句「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和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8節及哥林多後書十三章5節,互相呼應。本書對於罪之惡果和神之祝福的講論,和猶大書的信息也很相近。哈該用「萬軍之耶和華」來稱呼神,全書共有14次之多。這個稱號,是被擄歸回以後的先知(撒迦利亞、瑪拉基)常用的字眼,出現了超過80次。「萬軍之耶和華」形容神是全能的,又是眾天使和世上一切生靈的主宰。哈該又見證神話語的特質。神的話語是神所默示的,具有屬天的權柄。先知多次(在28節的篇幅中,起碼25次)講及,神怎樣和他說話,又是他信息的來源。
先知哈該傳給猶大人的第一篇信息,是在「初一日」發表的。依照民數記二十八章11至15節的規定,以色列人每月的初一日(月朔),都要到聖所獻祭。神就選擇了這個時候,揭露人民沒有建成聖殿的罪。神這一篇信息,特別針對猶大人的領袖。所羅巴伯是省長,是政治領袖。約書亞則是大祭司,是屬靈的領袖。神子民的行動是積極還是怠惰,他們兩個人都必須負責。神的話揭露出人民的拖延。神殿未能重建,是因為人民私自決定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神子民把他們的精力和資源,都自私地用來建築自己的住處(第4節)。如果以當時的政經局勢來說,經濟狀況不好,百廢待興,似乎真的不是建聖殿的時候。但百姓中似乎已經開始有人住起豪華的房子了,於是神出面責備以色列人不在乎聖殿的建造。可以想像:當時有人懷疑重建聖殿花費這麼龐大是否值得,何況這是波斯王古列下的命令,到底是不是神的意思?( 拉 1:2-3 賽44:28 賽 45:13 )也許有人認為波斯王建聖殿的詔書還沒有下來,錢還沒有足夠,或心灰意冷,或有人覺得從耶路撒冷被毀(西元前五八六年)到當時(西元前五二十年)未滿耶利米先知預言的七十年( 耶 25:11-12),有人甚至認為,新的聖殿為神蹟式的出現,因為以西結所描述的聖殿,是「顯」給他看的( 結 40:1-43:27 ),並沒有提到重建一事,因此他們覺得「時候未到」。我們是否也常常覺得生活要做的事情太多忙不過來了,我們是否按照自己的想法而製造不同的「推託」或「藉口」,而忘記將優先次序應按照神的意思放置正確?
在第5节里神用「現在」這個詞,令這些犯了漠不關心之罪的猶大人,注視在祂今日的要求上。他們應當思想目前屬靈上和物質上的狀況:「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要省察」在本書中出現好幾次(在一7,二15、18)。這是有責備與警告的話在後面。「省察」是指細心思想,詳加視察與分析。摩西說,「我今日所警教你們的,你們都要放在心上。」(申卅二46)省察是放在心上,不可等閒視之,應當鄭重其事,十分認真與謹慎。省察的是當時的情勢,可否隨意推辭?可否自圓其說?可否自找理由?可否逃避責任?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所作的是甚麼?為甚麼?為誰辛苦為誰忙?經過思想之後,就有自知之明,確認自己的錯誤,自己的失敗、自己的輕忽。他們自我反省便會知道,拖延所盜取的,不止16年光陰這麼簡單。第6節說,他們生活貧困,是神對他們的管教。神依照盟約的規定,停止賜福給他們(參申二十八15-31)。百姓專顧自己,結果徒然勞力得不到神的賜福,收成不多。這是不聽命的結果(申二十八38~39)。“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饑荒歉收,物價上漲,入不敷出。本節證明馬太福音六章19、33節的真理。“破漏的囊”。疲弱的經濟狀況導致物價上漲。破漏的囊 比喻猶太人因沒有熱心為主服務而遭致的困窘。這是實利主義的處世哲學必然的後果。
在第7至11节里,神再次勸告他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然後告訴他們,要從這個受咒詛的處境中解脫出來,必須「建造這殿」。他們所以貧乏,是因為在重建聖殿的事上,違背了神。這裡再次重複第五節的話,但是重點不同。第五節省察,在心中仔細考查過去的行為。現在的省察,是在心中確實定意上山取材,作建殿的工作,不容遲延,應該切實在決意中有行動。重建聖殿使神因此喜樂,好似獻祭蒙神悅納,所以喜樂是悅納,神接受他們的奉獻。神而且得著榮耀,此處是指人榮耀神(參閱賽廿六15;結廿八22,卅九13)。耶和華的榮耀,常指神在敬拜的禮儀中顯現,在聖所與敬拜者同在。這是耶和華的應許,重建聖殿,必蒙神的悅納,必顯現祂的榮耀。我们應當知道一切美物都是神所賜的。家與殿是有密切的關係,神的殿荒涼,人的家也不可能興盛。百姓只顧自己生活的舒適,反得到的結果是「勞碌多,所得少」。即使是他們收割到的一點點農作物,神也要“吹去”,藉以懲罰百姓不建聖殿的悖逆的罪。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在此提醒我們連所羅門都在詩篇寫到:「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詩 127:1 )最后先知在第11节裡的描述,由植物至動物,再至人類,都會遭災,以致人一切的努力都歸徒然。乾旱不僅無水,也表明地土失去生產力,動物沒有生殖力,繁茂興盛的現象都不可能有了。這都是說明神的怒氣,因為祂的公義是罰惡的,祂斷不以有罪為無罪。人的勞碌又有多少效果呢?人手也指人力,人力本是十分有限。
二、生活的十種重心
史蒂芬·理查茲·柯維(Stephen Richards Covey;1932年10月24日-2012年7月16日[1]),是美國的管理學大師,著有《與成功有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及其他暢銷書籍。史蒂芬•柯維歸納出生活的十種重心:以配偶為重心,以家庭為重心,以金錢為重心,以工作為重心,以名利為重心,以享樂為重心,以敵人或朋友為重心,以宗教為重心,以自我為重心。人人都有生活重心,即使不一定意識得到,但它依舊存在。
1、以配偶為重心:婚姻可說是最親密持久、最美好可貴的人際關係,因此以丈夫或妻子為生活重心,再自然不過了。但根據史蒂芬•柯維多年來擔任婚姻顧問的經驗,以配偶為重心的婚姻關係,多半發生情感過度依賴的問題。太過於重視婚姻,會使人的情感異常脆弱,經不起些許打擊,甚至無法面對如新生兒降臨或經濟窘迫等變化。婚姻會帶來更多的責任與壓力,一般人通常根據以往所受的教養來應付。然而兩個背景不同的人,思想必定有差異,於是乎理財、教養子女、婆家或岳家的問題,都會引起爭執。若再加上其中一方情感難以獨立,這樁婚姻便岌岌可危。如果我們一方面在情感上依賴對方,一方面又與對方有所突擊,就極易陷入愛恨交織、進退失據的矛盾中。為了保護自己,便更加退縮及排斥對方。於是,冷嘲熱諷代替了真實的感受,感情用事的結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與力量。縱使表面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實則不然。
2、以家庭為重心:以家庭為重的現象也十分普遍,而且似乎理所當然。家的確帶來愛與被愛、同甘共苦以及歸屬的感覺,但過分重視家庭,反而有害家庭生活。太仰賴家庭提供安全感及價值感,太重視家族傳統與名譽,通常無法接受任何可能影響這些傳統與聲譽的改變。以家庭為重的父母,不能為子女的真正幸福著想,他們的愛往往是有條件的。結果若非導致子女更為依賴,就是變得叛逆。
3、以金錢為重心:誰也無法否認錢的重要,經濟上的安全感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因此追求財富無可厚非。但若惟利是圖,往往得不償失。如果一個人的安全感與價值觀完全建立在金錢的多寡上,勢必寢食難安,因為影響財富的變數太多,任何一個閃失都令人承受不起。但是錢卻不能帶來智慧或指引生命的方向,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與安全感。有人為了逐利,不惜將家庭及其他重要事物擺在一邊,而且以為別人都認同這種做法。我認識一位元可敬的父親,準備帶子女出遊時,忽然接到公司要求加班的電話,但是他回絕了,因為 “工作還會再來,童年卻只有一次”。這一幕深深印在子女腦海裡,永志不忘。
4、以工作為重心:只知埋頭苦幹的 “工作狂”,即使犧牲健康、家庭與人際關係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價值只在於他是個醫生、作家或演員……一旦無法工作,便失去所有的生活意義。
5、以名利為重心:佔有欲極強的人,想據為己有的不僅是有形的物質,如汽車、洋房、華服等等;無形的名譽、榮耀與社會地位也決不放過。我們都知道名利不可依靠,因為它們隨時可以毀於一旦,一個人若必須靠名利與物質來肯定自我,必定時時處於惶惶不安的狀態中,深恐身外之物轉眼成空。當他們面對條件比自己更好的人,便相形見拙;見到略遜一籌的人,又趾高氣揚。如此一來,自我價值起伏不定,永無寧日。難怪有人在股票大跌或政壇失意後,會選擇自戕一途。
6、以享樂為重心:在當前崇尚速成的世界裡,享樂之風盛行,不足為奇。電視與電影喂大了觀眾的胃口,然而銀幕上的浮華生活,骨子裡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般美好光鮮。真正的快樂可使人身心舒暢,短暫的刺激卻絲毫不能給人持久的快樂與滿足。貪圖享樂的人很快便會對既有的刺激感到乏味,然後就得追求更刺激的“快感”。休太長的假,看太多的電影、電視,打太多的電子遊戲,長久無所事事,都只是浪費生命。無益于增長智慧,激發潛能,增進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過製造更多的空虛而已。馬格裡奇(Malcolm Muggeridge)在《二十世紀的聖經》(A Twentieth-Century Testimony)中寫到:回憶舊日生活,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當時看上去十分重要、十分吸引人的事,現在看來微不足道,荒唐可笑。比方,各種各樣的成功、名氣和讚譽;得到金錢或吸引女人後的歡愉;旅行,像撒旦那樣上下沉浮,經歷著浮華世界裡的一切。回想起來,所有這些滿足都已虛無縹緲。
7、以敵人為重心:以敵人為重心,似乎少有所聞,其實這種現象相當普遍,只是不易被察覺罷了。當某人覺得遭到重要人物(如主管)的不公平待遇後,很容易耿耿於懷,所作所為都為了要反抗待他不公的人。這就是以敵人為生活重心。有些離婚的人,仍念念不忘對前夫前妻的深仇大恨;有些已成年的子女,仍為父母當年的忽視、偏心或責駡而憤憤不平,這也都是以敵人為重心。
8、以朋友為重心:青少年尤其容易陷於以朋友為重的情結中。為了被同行團體接納,他們願付出一切代價;對團體的所有價值觀,也都照單全收,因而極為依賴團體。以朋友為重心,可能只針對一個人而言,情況類似以配偶為重心。也就是完全為對方而活,導致的不良後果則大同小異。以朋友或敵人為重心的人沒有安全感。他們的價值觀變化無常,受制於他人的情緒和行為,時時揣摩如何反擊。這樣的個人是沒有力量的,時時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9、以宗教為重心:有人對宗教活動極為熱衷,甚或沒有宗教信仰,言行卻更合乎宗教勸人向善的宗旨。
10、以自我為重心:時下最常見的恐怕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自私自利。然而,市面上盛行的個人成功術,無一不以個人為中心,標榜只索取不付出。殊不知狹隘的自我中心觀,會使人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而且也不會有智慧及行動力量。惟有為造福人群、無私奉獻,而追求自我成長,才能在這四方面有所長進。
一般而言,我們都是以上某幾種形態的混合體,隨外在情勢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此一時可能以朋友為重心,彼一時或許又變為以配偶為重心。
三、 生命的重心
「生命教育」是现代人普遍关注的课题,现在人谈生命教育,其实生命更要有重心,有重心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重心在何处?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有一个重心。社会上一般人都是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家庭、事业、工作、儿女等生活琐事上,但是这些外在的寄托容易因世事无常而变动,生活也因此而动乱不安,所以此非值得寄托的生命重心,生命的重心应该是:
1、爱心:生命的重心是爱心。生命的来源就是从爱而有,所以生命的延续也是靠爱,如果没有了爱,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爱有清净的,有污染的,我们要发挥清净的爱,要化自私的小爱成为慈悲的大爱,慈悲的爱则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但爱一人、爱一家、爱一里、爱一国,进而要爱全世界;甚至不但爱人,还要爱物。一件衣服、一张桌椅、一个器皿,我都要爱护它,让它各安其位,各有所用,各有所存,你爱护它,它就能发展所用。所以有爱才有意义,一个人活着没有爱,没有慈悲,生命有什么价值呢?
2、理想:生命的重心是理想。牛马的生命,只有水草,别无他物;因为牛马的理想简单,所以只能是牛马。猪狗的理想是三餐吃着主人剩下的饭菜;因为猪狗的眼中只有剩饭剩菜,所以它的一生就只有局限在家中,成为人类的奴隶。人要有理想,所谓男儿志在四方,怀抱着救国救民、造福乡梓的愿心,或是养成学德兼备,甚至为真理牺牲,都是理想。
3、希望:生命要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来。有的人为什么要自杀?因为人生没有希望,所以人要不断的点燃希望的火炬。想想,前途那么远大,世界到处可以遨游;人类那么和善,到处可以交友;工作那么多样,到处可以奉献;知识那么广博,到处可以学习。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成为政治家,希望成为艺术家,希望成为科学家,甚至希望当个社会的义工;希望未来受人赞美,希望未来被人推崇,希望未来地位更高,希望未来生命更扩大。生活在希望里,希望是生命的重心。
4、内涵:生命的重心是内涵。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有内涵,包括道德、气质、知识、品格、勤奋等。一个人要有内涵,所谓转识成智、转凡入圣,都要靠我们的内涵。
一般人讲人性的光辉;我们更要散发生命的光辉,更要散发气质的芬芳。欲得如此,则有待我们自己去活出生命的重心,去体证生命的意义了。
四、自我省察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該 1:5;7)「省察」,意思含有一)細心注視,詳加考察、分析;二)深思熟慮,深入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好讓你能下正確的決定,解決問題;三)放在心上,牢牢記住。「自我省察」就是當問題或困難出現時,你要好好的針對自己「詳加考察」「深思熟慮」「放在心上」!反省自己的態度是鄭重其事,認真與謹慎?還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我是不是怨天尤人?是不是為了逃避責任?而自圓其說?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自我省察」是一種謙卑的態度,一個人如果明白「自我省察」,他就不會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笑罵由他人」的心裡面,反而能敞開心胸,以謙卑受教的心,來接受、面對挑戰!「自我省察」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有過則改,無過則自己鼓勵自己!慢慢的我們就會了解自己的問題核心所在,進一步找出具體解決的方案,使自己有成長的方向,不再迷迷糊糊。
身為基督徒「自我省察」就是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有限,看見神的心意,願意順服神的帶領,歸榮耀給神!以色列人出現什麼問題,以至於神要對他們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呢?自我省察是建造聖殿,也就是建造教會和個人生命關鍵的第一步!自我省察幫助我們看見問題的核心,帶出改變力量!自我省察使我們對神存更敬畏的心!強化你對神的委身!為了教會和自己屬靈生命的成長,我們不能有任何藉口說,神的時間还沒有到来,現在就是採取行動的時候!哈該 1:8 說:「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只要我們願意犧牲時間、金錢投入建造神的殿(為教會禱告,真實參與敬拜),或是積極靈修生活,建造自己的生命(身體是聖靈的殿堂),這樣就會討神的喜樂,使神得榮耀!
结语
哈该书的信息同样对今天的信徒发出挑战,提醒我们重建外在的圣殿固然重要,但是重建内在的生命更加重要。因为当年神的子民停止重建圣殿的工程,内在的因素才是主要原因,他们先是惧怕仇敌,后是贪图安逸的生活,然后就渐渐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神透过先知要他们反省,他们才觉察到离开原来的目标已经非常远了,所以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反省,看看我们有没有偏离神为我们设立的人生目标。许多神的儿女最初都愿意好好的为主而活,但是因为后来遇见苦难和诱惑,就渐渐变成为自己而活。但愿我们从神的话语,也从本周这段经文提醒和激励能够及时醒悟过来,重新调整自己事奉的方向和步伐。让我们明白生命当中主要和次要的位子,重新建立与神的关系,重建生命的圣殿!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上帝没有吩咐百姓再去黎巴嫩购买昂贵的香柏木,只要上山就可取木料了。我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如今在建造圣殿吗?还是自己的房屋?我们要建造的是主的教会,是属灵的团契,是我们的信仰和生命。我们的主却因此而喜乐,喜悦我们,我们荣耀了主,也就得了荣耀。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