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小组分享 七月份 第四周 与神交通,宣扬圣言

2015 小组分享
七月份 第四周 与神交通,宣扬圣言

image

与神在隐密处有属灵的交通差不多成为现代的教会所忘记的一样事。称为基督徒的群众中,每日能够有比五分钟更多的时间与神单独相处的人,数目实在很少。若是这样,我们便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现代的教会这样软弱冷淡,这样不结果子了。我們人如何藉著體與物質的世界交通,我們也应该如何藉著靈與屬靈的世界交通。這個與靈界的交通,並不是用心思的,也不是用情感的,乃是用靈的,用靈的直覺的。人要敬拜神,要與神交通,必須有與神相同之性質才可以。"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靈和诚实拜他。"(約四24)因此,未重生者既是靈未復活的,和已重生而不用靈來敬拜者,都不會與神有切實的交通。雖然有許多美好的感想、強烈的情意,但是,總不會進入屬靈的實際裏,而與神有個人的交通。我們與神交通是在我們全人的最深處,是在比我們的思想、感覺、和主意更深的地方,是在直覺上與神交通的。然而这「与神交通」的主要目的乃是为了「宣扬圣言」!

本周经文

可六30-34
其他参考经文:太十四12-14;路九10-14;约六1-13
可六30-34"30 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做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31 他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32 他们就坐船,暗暗地往旷野地方去。33 众人看见他们去,有许多认识他们的,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34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一、经文分享

馬可福音6:30-34的記載,時間大約接近公元32年的逾越節,事件發生在加利利海的岸上。當時使徒們感覺很興奮,而這是有理由的。他們剛從外地周遊傳道回來,來到耶穌那裏,無疑很想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可是,有一群民衆聚集起來,人數很多,耶穌和使徒連用膳和休息的時間也沒有。耶穌對使徒説:"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6:31) 他們很可能在迦百農附近上船,前往加利利海對岸的一個僻靜地方去。但群衆卻跑到那裏,趕在他們前頭。耶穌有甚麽反應呢?民衆打擾了他的獨處時間,他有沒有不高興呢?絶对沒有!
耶穌見到數以千計的群衆(其中許多是有病的人)聚集起來熱切等候他,心裏不禁大為感動。耶穌憐憫周遭的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靈性上十分貧乏。人在靈性上的需要比身體上的需要更重要。

歇息是心理上的,暂时不用教训人,不必思想,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这也是属灵的歇息,暂时不必与那恶者的世界冲突。从这里可以看见耶稣是多么了解门徒的需要,也看到耶稣温柔的品格。祂知道他们的疲倦,于是祂说,来歇一歇吧!暂时不要再管宣教和传福音的事了,去歇一歇吧!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有時必需要進入人群,有時我們必須從群眾處退出,進到上帝的面前,否則只有工作,沒有預留時間給上帝,最後會成為靈性的孤兒。就好像一個家庭,大人若只勤奮工作,沒有時間給家庭,終會失落家庭的溫暖。何況一味的工作沒有休息,也會損害身體。現代人的生活緊張而忙碌,每天吸收龐大的資訊,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卻沒有時間去做,只好犧牲睡眠;有時壓力太大睡不安穩,因此睡眠一直是現代人的大問題。其實,無法休息往往是因為我們想要服事其他的神,其他的神不容許我們休息。事實上,它們詛咒睡眠。想想看,你的神是誰?你真正的神是誰?是成功嗎?是賺錢嗎?是名聲嗎?是權勢嗎? 它讓你不得休息,不得安寧,以致犧牲了婚姻、家庭,甚至是健康。

心靈的安歇,是一份天父給我們的禮物,是上帝為祂的子女留下調和生命的空間。感謝上帝充滿智慧的祝福和禮物,讓我們身、心、靈重新得力。我們是蒙福的聖徒,讓我們好好珍惜這個恩典,把握在主裡的安息。我們不用每天祈禱四個小時,但至少學習在靜默與祈禱中開始新的一天,在晚禱中為一天畫下句點。有了適當的休息,心靈的安歇,生命就會有活力,無論外在世界如何多變,甚至充滿著挑戰和壓力,都無法動搖這種屬天的平安。願上帝祝福您們帶著愛的光芒在世上行走,把基督無限的喜悅與平安帶給您身邊的人。

二、与神交通

神非常渴望与人有交通。但是罪却来到人和神中间作了阻隔。就是那些自以为认识神的基督徒,对于他们个人与神之间这种爱的关系,也常是极其忽略,甚至认为无关紧要。许多人相信,当他们悔改归主的时候,他们的罪就得了赦免。他们相信,神悦纳了他们,他们就能到天堂上去。他们也相信,他们应当尽力遵行神的旨意。但他们却很少想到,就是地上作父亲的,和他的孩子,也有交通的快乐,所以他们也可以,更应该天天和神有这种蒙福的交通。

人乃是自由意志的,他有主權能定規他自己的事情。所以,就是當一個罪人得著重生成功為一位信徒之後,他尚是有許多的試探。因為愚昧或成見的緣故,許多的信徒並不讓他的靈,和靈的直覺,得著正當的地位。神是看這個靈是祂與人交通的獨一地方,也是人要敬拜祂與祂往來的唯一所在。但是信徒卻隨著他的心思或情感而行,在許多的時候,幾乎置直覺的聲音於不顧。他行事為人的規則,就是隨著他自己所看為有理由的、美好的、喜歡的、有興趣的去行為。就是有願意遵行神的旨意的心,也是多以心中忽然的思想,或者較為有理由的思想,算為神的旨意而行,並不知道他所當跟從的,乃是靈藉著直覺所發表出來的意見,並非他自己的思想。就是有時願意聽直覺的聲音,但是卻沒有保守自己的情感在安靜的地位,以致心潮起落,混亂了直覺的聲音。因此,隨從靈而行,就變為信徒生活中偶然的事情,並非日常生活長久的經歷。

『屬靈的事,』必須用『屬靈的話』來解釋。我們必須用屬靈的方法,來達到屬靈的目的。這是主今日所特別用功指教我們的。目的是屬靈的了,這不完全,方法手續也必須是屬靈的。屬肉體的,無論是甚麼,總不會成功屬靈的。我們若盼望我們的心思和情感,來成功屬靈的目的,就是要苦水的泉源發出甜水來。無論是尋求神的旨意,是遵守神的命令,是傳揚神的信息,凡一切與神交通的事,惟獨在直覺裏和神交通而行的,纔有用處。如果我們是藉著自己的思想,利用自己的天才,使用自己的方法,就我們所作的,在神看來,都是死的。

在我們與神交通中,智慧和啟示的靈是不可缺少的。『求…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祂。』(弗一17。)我們雖然在重生時已經得著一個新的靈了,然而這靈的功能,仍有許多尚未啟發,仍是潛藏在靈裏面。所以使徒在這裏為那些已經得著重生的以弗所信徒祈求,願意他們得著智慧和啟示的靈,好叫他們能在直覺上真知道神。無論這智慧和啟示的靈是信徒靈中所已有潛藏的功能,因著禱告的緣故,被神所啟發也好;無論是因著祈求的緣故,而聖靈加量進入信徒的靈中,叫他重新得著智慧和啟示也好,這智慧和啟示的靈,對於信徒與神交通的事上,是不可少的,和信徒因著祈求能彀得著這靈,總是定規的。

在我們與神的交通裏,神常賜啟示給我們。我們也當常求神啟示。啟示的靈,意思就是神在靈中的啟示。所以智慧和啟示的靈這一句話,不過要使我們明白神到底是在那裏啟示,在那裏將智慧賜給我們。忽然的思想,並不是啟示的靈。啟示的靈是神在我們靈中運行,而叫我們直覺曉得祂的意思。神所有與我們的交通,除了靈以外,沒有再在別地方了。

三、常存怜悯的心

憐憫是什麼?憐憫的源頭來自神,只有神才會讓人生出憐憫的心。憐憫不是一點施捨而已,憐憫是因神先愛我,讓我也能嚐到神的愛以後也會去愛別人。憐憫是愛心的表現,真實的愛是出於神。憐憫是承擔的態度,也就是願意關心別人,願意去承擔別人的苦痛。神的憐憫又是什麼?”……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卅四6)。神的憐憫就是祂的榮耀,祂的聖潔使祂光彩奪目;祂的憐憫使我們與祂和好。神的憐憫是綿延不絕的,神因為顯示了祂的憐憫,祂對揀選的人憐憫,祂稱我們為義,給我們兒女的名分,賞賜我們榮耀;神憐憫的作為是綿延不絕的。

怜悯是神的属性,也是人的品格。旧约圣经中希伯来文的翻译为怜恤、可怜、慈悲或怜悯。在新约的翻译为动慈心、施怜悯和可怜。 旧约圣经重复强调耶和华神对人的怜悯是何等大,他是信实可靠的主,保护无助者,供应需要者。凡蒙受过神怜悯的人都应自觉有责任怜悯周围的人。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往耶利哥去。在路上被强盗夺去一切,还被打个半死躺在路上,急需过路人的帮助。有一个祭司和一个利末人,他们分别看到这人,都没有伸手帮助,只是从那一边过去了。从消极的角度看,故事中的祭司和利未人并没有违背律法,因为祭司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而利未人在犹太人的宗教阶层里,拥有特殊的地位。他们都是良好公民,有宗教信仰,也没有伤害别人。但是按照情理,他们既然听到这伤者的痛苦呻吟,看到他可怜的光景,就应当上前去帮助这位急难无助的人,对吗?可惜,他们竟然绕道离开他。

为什么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会失去怜悯心,对人的痛苦困难失去敏锐的感觉?是否宗教信仰给人带来“优越感”?或者是因为觉得我们自身难保,周围的困难和痛苦实在太多,帮不了什么?各人还是最好自扫门前雪,勿理他人瓦上霜。故此,我们就特意把欲与哀恸之人同哭的感情压抑住,避免麻烦上身。人类可以征服外太空,却征服不了内太空,人可以大声谈“爱人如己”,却对“谁是我的邻舍”保持冷淡和距离,是否性别、种族、信仰文化和社会地位成为此距离的理由? 主耶稣用这个撒马利亚人的故事,给“好邻舍”作出一个新的定义:一个好邻舍不但有看得到的眼睛,听得到的耳朵,更要有怜悯人的心和行动。

主耶稣要我们明白,怜悯人不是抽象和空洞不实际的想法。好邻舍是一个怜悯别人的人。他会采取积极的行动,不怕麻烦,肯付代价,有头有尾,彻底地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今天很多教会是冷冰冰的,不是缺乏经济,而是心里面失去了有行动的怜悯。信徒把神赐给教会的恩典、才干和机会白白地浪费了。这事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教会能增长,能吸引人来认识耶稣,另一些教会却毫无生气。 我们已经看到,作一个好邻居不是一种意念和计划,而是心志和行动的果效。看到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你能否动怜悯的心,上前去帮助,尽力去照顾对方,你就是他的的好邻居。有时候,别人需要我们非常及时的帮助。 主耶稣对人常怀着怜悯的心,使他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人的需要。他从不延迟去怜悯人。

虽然知道神的心意是要我们对人常存怜悯的心,但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第一个原因是不明白对方的情况,会使我们踌躇不前去回应别人的需要。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看别人往往只看外表情况,未曾找出实情就作出判断,不动慈心,更妄下批评。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我们要尽可能从对方的角度去了解他的处景,正如保罗所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书6:2)当我们看人只看外表,所看到的尽是人的缺点,却忽略了人生命的价值。神儿子耶稣基督为我们罪人降世为人并受苦受死,表明神看重人生命的宝贵。当我们从神的角度看人,有哪一个不是困苦流离,不配得耶稣基督的怜悯? 神许多时候把有缺乏的人摆在我们面前,以教导我们如何用爱神的心去爱他们。凡自己有财物的,看见比自己穷乏的弟兄,他的爱心就不可只在口头上,还要有实际行动,用所拥有的财物帮助他,并且要用诚实的动机去行出来。

四、你行事像耶穌一樣嗎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馬可福音6:34)此節经文描寫到耶穌的三個動作。第一個是「出來」。群眾雖然追隨耶穌,比耶穌早到達荒野之地,但主動權不在群眾的手上,而在耶穌手中。耶穌主動的出來面向群眾。出來後第二個動作是「看見」。希臘文原文的看見不單有用眼看,目睹的意思,更表達出一種身同感受,一種關心。耶穌看見他們,關心群羊的需要。當耶穌看見後,他就動了憐憫同情之心,原因是「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自古至今,許多人都表現令人欽佩的美德。這是可以了解的。耶和華上帝仁愛慈祥、慷慨大度,具有許多可敬的特質。既然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許多人也能表現一定程度的愛心、仁慈、憐憫和其他敬虔的特質,就像衆人都具有良心的作用一般。可是,你也許意識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敏於表現這些特質。今天許多人雖然深受耶穌的愛心和憐憫所感動,卻忽略了基督的思想的重要一面。我們仔細想想馬可福音第6章的記載,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點。我們讀到許多人把病人帶到耶穌那裏求他醫治。從上下文,我們也獲知耶穌看見到他那裏來的大群民衆餓了,就施行奇迹餵飽他們。醫治病人、餵飽飢餓的人,誠然是愛心和憐憫的美好表現,但這是不是耶穌幫助人的主要方式呢?耶穌努力效法耶和華,在愛心、仁慈和憐憫方面立下了完美的榜樣,我們怎樣才能盡力效法他呢?

耶穌動了憐憫之心的主要原因。他留意到人們的靈性需要,於是盡力教導他們。在服事職務的早期,耶穌曾説:"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路加福音4:43)可是,如果我們以為耶穌宣揚王國信息,只是出於責任感,彷彿迫不得已,才敷衍做點傳道工作似的,那就大錯特錯了。耶穌傳講好消息,主要是出於他對人們的憐愛。耶穌最能造福人,甚至是有病的人、受邪靈纏擾的人、窮苦飢餓的人的工作是,幫助他們認識、接受和喜愛上帝王國的真理。這個王國將要昭雪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為人類帶來永遠的幸福,所以實在是個最重要的真理。

我們都承認自己有責任要宣揚好消息,使人成為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24:14;28:19,20)可是,我們需要檢討一下自己懷着甚麽動機參與這件工作,無疑是有益的。我們做這件工作,不該只是出於責任感。我們參與服事職務的首要理由,是因為我們愛上帝的緣故。我們要真正效法耶穌,就該受到憐憫之心所推動,努力傳道教人。誠然,要對不同信仰的人表現憐憫,也許未必總是很容易。别人要是對我們的信息毫無興趣,不願接受,或甚至大加反對,我們要對這樣的人表現憐憫就更不容易了。可是,如果我們失去了對人的愛心和憐憫,就失去一股推動我們參與基督徒服事職務的强大力量了。

想到周遭的人在靈性上這麽貧乏,你的心豈不推使你盡力把上帝的仁愛旨意告訴他們嗎?不錯,我們的工作是發自憐憫的。我們對人的感覺要是跟耶穌的一樣,我們的聲調、面部表情、教導的方式,都會把這種感覺流露出來。這樣,那些“適合得永遠生命的人”就更易受我們的信息所吸引了。——使徒行傳13:48。當然,我們應當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表現愛心和憐憫。我們要善待不幸的人、有病的人和貧窮的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設法消除他們的困苦。對於痛失親者的人,我們要以言行舒緩他們的哀傷。(路加福音7:11-15;約翰福音11:33-35)可是,我們不會像某些人道主義者一樣,只把善行主要集中在對人表現愛心、仁慈、憐憫之上。如果我們受到這些敬虔美德所推動,並在基督徒傳道教人的工作上表現出來,對人的裨益就更大了。

耶和華把基督的思想向我們啟露出來,令我們感激不已!耶穌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憑着福音書的記載,我們得以更清楚認識他的思想、感情、特質、活動和優先專注的事。既然聖經把耶穌啟露出來,我們自應留意閲讀和沉思其中的內容,把學到的知識實踐出來。要記住,我們要真的像耶穌一樣行事為人,就必須在自己不完美的能力範圍內效學耶穌的思想、感情和對事情的看法。因此,讓我們決心培養和表現基督的思想。這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也是最佳的待人之道。耶穌把仁愛的上帝耶和華完美地反映出來。我們要親近上帝,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具有“基督的思想”。

结语

古代的信徒明白在隐密处与神的交通比我们所明白的更多,因此他们得了很深信仰上的效益,是现代教会所极感缺乏的。因此,今日有一种更要紧的呼声,是每一个基督徒当注意静听的,就是“转回来祷告,不是少作工,乃是多灵交; 不是减少基督徒的事奉,乃是增加在安静处与神的相处。” 我們與神每一次的真交通,都是有結果的,都是訓練我們叫我們下一次更知道如何與祂交通。信徒既已重生,有直覺上的與神交通了,就應當追求完全,利用每一個機會來訓練自己的靈,來更認識神。我們現在所需要的,就是真知道祂。在我們全人最深的地方知道祂。在多少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真知道祂的旨意了,但是,時過境遷之後,有的竟然證明為錯誤。真知道祂,和祂的旨意,乃是我們每一個所需要的。所以我們當求在屬靈的悟性上,滿心知道祂的旨意。

另一方面,怜悯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目標:『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是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西三:12)。『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二:13)。一个有生命的教会,里面一定有很多能关怀人的基督徒,让这改变先从我们自己开始。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