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小组分享 3月份 第二周 献上最好

2016年 小组分享
3月份 第二周 献上最好

image

唯愿优雅深邃笔,抒写救恩无限善,世人因我认识你,献上最好为活祭。献上最好,不是凭你认为最美,不是凭你认为最好;献上最好,不是凭你自己所爱,不是凭你认为神悦纳;献上最好,不是你凝定它的等次,不是你评荐它的价值;而乃是神,亲自对你要求的呈现,虽然你觉得埋没人才,觉得心受委屈,不觉得最好……不要自己成为神。主啊!我没有千山的牛羊可献,也无万贯的家财可呈,祢也不要千千的牛河,不喜悦奢靡的礼仪。祢所悦纳的是忧伤痛悔的心灵,祢所看重的是真诚悔改的祭物。但我发现人性完全的败坏,我的意志全然无力支撑我渴慕善良的盼望,我立志敬虔而显出罪孽,渴慕良善而长出腐朽。我开始怀疑我向善的渴慕,开始质疑我靠什么活出祢的美善。我们在堕落中渴慕救赎,在寻求救赎中依旧堕落。

唯愿祢洁净我成为洁净,塑造我成为完全,恩赐我成为全备,分别为成为尊贵。我就将自己献为蒙祢悦纳的活祭,我的生活就是向祢奏唱的最美凯歌,唯愿我有这世界最美的歌声,我就高唱祢的慈爱公平;唯愿我有寰宇间最卓越的表述之才,我就扬声见证祢的美德;唯愿我有祢赋予人类最美的诗章歌赋,我就向祢献上最美的祈祷之诗,颂赞之祭;唯愿我有那最优雅和深邃的文笔,我就抒写祢全备的救恩和无限的美善。祢创造且赋予我美好,我就将美好奉献为给祢的祭物;祢本为卓越与完美并赐给我追求卓越与美善的渴慕,我就将卓越献给祢为我感恩之祭;世人就因我们的侍奉而认识祢的伟大,因为我们的生活便知晓祢的美善。唯愿祢的美善让我身心灵得以满足,赐给我属天的生命和气质,以致我无需寻求肉体的情欲与今生的骄傲,眼目的情欲也不能再诱惑我向善的心灵,世俗的虚华不再能对我产生任何的吸引力。

本周经文

约翰福音 12:1-8
"1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2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3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5 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6 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7 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一、经文分享

英國文豪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所撰之名著–《雙城記》的开头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说:这是一个恩典的时代,这是一个亏欠的时代;这是丰盛人生的时代,这是灵里贫乏的时代;这是一个墮落的时代,这是一个回归的时代;这是一个有主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主的时代。很多人都是困惑的,觉得世界有些不对劲,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好像人人都活在梦中,任人摆布。冥冥中总有一个声音在询问:你坚信不移的东西都是真的吗?你能从那样的梦中醒来吗?当你真的醒来时,你能面对这一切吗?面对强大的敌人,个人的挣扎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对于未来,人们不安着、恐慌着,但是人们又梦想着、寻觅着一个真实的现在。今天當我們用《雙城記》的引言去閱讀伯大尼的延席,會否也在小村莊的「飯局」中感受到大時代的氣勢磅礡呢?

1、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

伯大尼,本來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村莊,乏善可陳。對於伯大尼的村民來說,這村莊值得被提及的地方,很可能也是耶穌曾經在這裏使他們的小兄弟拉撒路復活。這位使拉撒路死而復生的救命恩人到訪,整個村莊都興奮起來,鄉親父老熱情地盡地主之誼接待耶穌,為耶穌和他的門徒預備筵席。這是歡迎的筵席,伯大尼的鄉親歡迎他們的救命恩人耶穌到訪;這也是感謝的筵席,伯大尼的鄉親感謝耶穌把他們死了四天的小兄弟拉撒路救回來;這是慶祝的筵席,伯大尼的鄉親為拉撒路從死裏復活而舉杯。伯大尼的筵席,洋溢著感激之情;伯大尼的筵席,充滿著興奮;伯大尼的筵席,歡笑聲此起彼落。然而,這也是伯大尼村民和耶穌的最後晚餐。

約翰福音十一章記載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事件傳到耶路撒冷,11章53節如此寫道:「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接著11章57節記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公開地發出對耶穌的通緝令:「若有人知道耶穌在哪裏,就要報明,好去拿他。」簡單純樸的伯大尼的村民當然不知道耶路撒冷的陰謀,他們怎會想到耶穌吃過這筵席之後就步向險境,就連耶穌的門徒也沒有察覺到他們的老師有殺身之禍。正在走向十字架的耶穌坐在充滿歡笑聲的筵席上,置身於慶祝被自己從死裏救回來的拉撒路的筵席,而自己卻步向死亡,耶穌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伯大尼的筵席是一場喜宴,還是一場哀宴呢?這是一場喜劇,還是一場悲劇呢?伯大尼的筵席,是愉快的筵席;不過,筵席的外圍,卻是殺氣騰騰。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好壞交雜,好壞未定的狀況,似乎也是人類共同的經驗。

2、這是智慧的時候,也是愚蠢的時候

在這慶祝拉撒路復活的感恩筵席中,拉撒路的另一位姐姐馬利亞的行動吸引了所有在場人士的注意,也成為了討論的話題。她做了甚麼事情呢?經文如此描述:「馬利亞就拿着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12:3)馬利亞在筵席上俯伏在耶穌腳前,是表達感激,感激耶穌把她以為一去不返的兄弟復活過來。這份感激之大,令馬利亞把自己一點一滴累積多年的嫁妝也捨棄。或者,對馬利亞來說,傾出這真貴的香膏仍然不足表達對弟弟死而復生的感激。是的,就算是一斤極貴重的香膏,都不能和一個人的生命相比,何況這個人是自己的兄弟呢?

參加筵席的人士在飯桌上高談闊論之際,突然被一股香濃的氣味刺激。他們沿著香氣抬頭望過去,看見馬利亞的行動,就感到不高興。其中一個叫猶大的門徒出口批評:「愚蠢!這是愚蠢的行為!難道你不知道,這種香膏是很值錢的嗎?如果你不要,把它賣了,所得的錢可以用來賙濟窮人,為甚麼這樣浪費呢?」批評別人愚蠢的人,通常都認為自己有智慧。這位批評者如何有智慧呢?他的智慧在於他懂得曉以大義去滿足個人自私的慾望。這位批評者的「智慧」,連作者也看不過眼,給讀者補充一句說:「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着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12:6)遇到某些滿口仁義道德,說話胸還普世,但卻只是中飽私囊的人,怎不叫人氣憤呢!

馬利亞此舉是否愚蠢呢?猶大的批評是否智慧呢?要講道理,當然是猶大有道理,他提出的是「為最多人帶來取大的好處」這個被廣泛接受的原則。不過,耶穌的回應,卻讓人感到馬利亞的行動才是令耶穌感到窩心的行動,因為她的行動正確地洞察了時機,也配合了時機。說對了道理,不等於做對了事情。對於幾天後就赴刑場,而跟隨自己出入的門徒竟也慒然不知的耶穌,馬利亞的行動彷彿知道自己的死亡,彷彿預備自己的安葬。講道理,馬利亞可能遠遠不及耶穌的門徒,然而,她卻在合適的時候,為耶穌做了合適的事情。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往往更能打動人心。在伯大尼的筵席中,有人好像嬴了道理,卻暴露了愚蠢,有人看似欠缺道理,卻被耶穌悅納。怎樣做才是有智慧,怎樣做才是愚蠢,值得我們再想一想。

3、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杯盤狼藉之際,夜幕開始低垂,黑暗漸漸降臨大地。這天晚上,耶穌和門徒在伯大尼留宿一宵。眾門徒可能仍然為著馬利亞以香膏抺耶穌的腳的行動,以及猶大的批評而議論紛紛。因著黑夜不動聲色地吞噬著大地,提示著耶穌第二天就要步入耶路撒冷這個刑場,耶穌難免泛起「一個人在途上」的孤單感。有些時候,感到孤單,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而是身邊的人不能夠體會到你的狀況;就算有人能夠稍為明白到你的狀況,也不能分享你的命途。路,仍是自己一個人踏上;耶穌步向十字架的路,更只能是他自己一個人踏上。

黑暗隨者夜幕籠罩大地,不單止籠罩著清楚地知道自己命途的耶穌,黑暗不動聲色地伸延到拉撒路,這位無辜者的頭上。约翰福音 12:10 记载「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為甚麼要連拉撒路也殺掉呢?約翰福音的作者在整卷福音書開首已經透露了玄機:「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耶穌是那光,黑暗不接受他,要消滅他;拉撒路是耶穌叫他從死裏復活的,分享著生命的光,見證著那光,因此,黑暗也容不下他,要吞噬他。

耶穌沒有被黑暗嚇阻。第二天,他抖擻精神,繼續前行,以迎向黑暗的態度挑戰黑暗。耶穌知道,挑戰黑暗,就是光明。他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12:23)原來,黑暗並不能吞噬生命,黑暗只是生命的轉化過程。耶穌呼籲我們,不要被黑暗嚇倒,跟隨他的腳步,挑戰黑暗。

一個小村莊的筵席,透視著人世間好與壞、智與愚、光與暗的交雜,我們有沒有在旁觀這場筵席的時候看見自己身處的狀況呢?對我們來說,這是好的時候,還是壞的時候呢?這是智慧的時候,還是愚蠢的時候呢?這是光明的時候,還是黑暗的時候呢?當年,耶穌就在這好與壞、智與愚、光與暗混雜的世界中生活,在這個絕望與希望爭持的舞台上活出他的使命。今天,他呼籲我們跟隨他的腳蹤,好好生活。因為,好與壞、智與愚、光與暗的混雜,都不能遮蔽上主的眼睛令他看不見我們,就算我們處身這混雜的狀況,他仍然能夠引導我們,與我們同行。

二、時機

有人把握了重要時機作了遺臭萬年的惡事,有人把握重要時機作了永垂千古的美事,也有人甚麼都沒留心,任憑時勢把自己沖掉!约翰福音 12:8"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本句明顯指出“常有”與“不常有”二種時機,門徒們所以會“難為”那用香膏膏主的馬利亞,正是因為不會分辨選擇那不常有的時機。雖然救濟窮人是好事,但可以作這樣好事的機會經常有,但主在肉身作“人子”的時機卻快要過去了。門徒竟看不見這時機的寶貴!馬利亞把握了最好的時刻,作了一件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的美事,趁着耶穌未死之先先用了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膏了耶穌!而其他的門徒卻在這重要的時刻,作了一些“枉費”工夫,愚昧無知的事。今日基督徒應當小心玩味主耶穌的話:“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無論甚麼好事都常有機會,唯獨救人靈魂為主作工的機會卻不常有,像膏耶穌那樣的機會可能永不再有。可惜許多基督徒只留心運用常有的機會,為自己求取屬世的虛榮,卻輕忽了許多“不常有”甚至永不再有的機會,作些存到永遠的事工!

约翰福音 12:8"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在其他福音書也講,「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耶穌在這裡講的是:你們心中要有我,你們常常心中沒有我。當人心中沒有主時,要不就是忽略耶穌,要不就是另外一個,他心中對主是嫉妒的。猶太人是因為嫉妒才殺耶穌。他們對主是恨惡、誤解的,以為耶穌違反安息日、自以為是父,就是自大。他們不知道耶穌講的是真的。所以當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大家要來看時,是要把拉撒路也殺掉,因為這是見證耶穌的。他們心裡是有耶穌,但不是愛他,而是怎麼樣要除掉他。我們心裡要有耶穌是怎麼更愛他、更領受他的愛。這些猶太人心裡也是不常有主,有主的時候都是恨惡他,因為他們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馬利亞趁著有耶穌同在時,把握機會,將自己珍藏的貴重的香膏,抹在耶穌的頭和腳上,其他人也有滿室氛香。各位弟兄姊妹,你們最貴重的,最珍惜的是甚麼呢?是時間?是勞力?是金錢?或是你的才幹呢?耶穌說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對今日的我們來說,就是心中不常有耶穌。若趁著心中有耶穌的時候,把握機會,打破玉瓶,倒出你最珍貴的,心甘情願地用在合乎主耶穌的心意的事上。這豈不是耶穌所喜悅的美事嗎?豈不是散發基督徒馨香的獻祭?  耶穌教導我們去愛身邊的人,他並不是單說不做,他先愛我們。他已經是打破玉瓶,毫不保留地走上十字架的道路,為我們的罪,付上贖價。以致我們這些心裡不常有耶穌的人,仍可靠著信心,仰賴十字架上流出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藉信稱義,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願弟兄姊妹懷着感恩的心,學習馬利亞,聽耶穌的道,行上帝喜悅的事。

三、獻上最好,得着滿足

对寫文章的人来说,經常是改完又改,因為總是認為寫得未夠好;但是改完又改之後,又不見得更加好。常常是改了十遍八遍,都未盡滿意,不欲發表;只是想到如果這樣糾纏下去,那就沒有一篇文章能夠完成,作不了文字工作。当慢慢學習接受:雖然文章還未夠好,但那已經是自己能夠做到的程度了,雖然肯定還可以更好,但也要學會欣賞自己當下所能作的;要懂得欣賞自己的工作,正如神也欣賞自己所作的,祂看自己所造的一切都很好(創一:31)。我們事奉,只要為主忠心盡力而作,獻上自己的最好之後,就可以滿足快樂,看為美好;也就不必介意別人的評價,不必與別人比較。

獻上最好,就是把握機會盡力而為。能夠為主作工,並不是必然的;無論是傳福音救人靈魂的機會,還是參與教會各類事奉,奉獻金錢支持事工,對別人關心和安慰,拓展工作開荒植堂等等的機會,看似時時都有,但其實不是一直有,也不一定能參與。當我們能夠察驗神的旨意,看到主給我們作工的時刻,而且把握機會向祂作出回應,獻上自己所能獻上的,盡力而為,就是作得美,作得好了。

再者,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向主交帳,無論別人的評價如何,最重要還是主是否悅納我們所作的。我們為主作工,所作的若能得主稱讚為美好,正如祂那樣看祂所創造的為美好的時候,深信沒有比這更使我們滿足和快樂了。對於主的僕人來說,還有另一個評價,同樣叫我們在事奉上得着滿足和快樂:“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二五:14-29)在事奉的道路上,許多人會在意自己可以擁有多少才幹,工作有多少成果,但只要忠心作工和交帳,在主眼中就是做得好的好僕人了。主所在乎的,是我們是否忠心,是否善用已得的恩賜(才幹,時間,金錢等等)去盡力作祂所託付的工作;只要有盡力去做,也必會得蒙主的喜悅。所以,我們追求的目標應該是忠主所託,盡力而為,並且以達到這目標為喜樂,為滿足,欣賞和肯定自己所呈獻給主的。只要自己已經善用恩賜竭力去做,結出相應的果子向主交帳,得着主的稱讚和悅納,這就是我們的滿足和喜樂了。

四、因为你们不常有我

因为你们不常有我,所以你们受了许多无谓的痛苦和打击; 因为你们不常有我,所以你们的心境随着外物而转移; 因为你们不常有我,所以你们胜不过你们自己肉体的软弱,更敌不住撒旦的攻击; 因为你们不常有我,所以你们失去了许多天上属灵的福气; 因为你们不常有我,所以你们的生命总是委靡不振、奄奄一息; 因为你们不常有我,所以你们心中常常充满愁苦、烦恼、惧怕、失望,总是得不着那种属天的喜乐、平安和胜利。

五、如果你们能常有我

你们不常有我,我并不受甚么亏损,受亏损的乃是你们自己。如果你们能常有我,你们要看见你们的人生有极大的改变; 如果你们能常有我,无论别人怎样苦待你们、伤害你们、辱骂你们、逼迫你们,你们都能欢喜的忍受; 如果你们能常有我,无论你们贫穷到甚么地步、卑微到甚么地步、名誉财产受到怎么大的损害,你们心中的喜乐还是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如果你们能常有我,即使撒旦的攻击临到你们,他也只会像箭射到钢制的盾牌上一般; 如果你们能常有我,你们便有丰盛的生命,这种丰盛生命将要在你们人生的各方面显明出来,使神得着荣耀,也使人得着福气; 如果你们能常有我,你们便像枝子连在葡萄树上,又像树木栽在河边,必定四时常青,结实累累。如果你们能常有我,你们便有了一切。 可惜,“你们不常有我”! 酣睡的人哪,醒来吧!流荡的人哪,转回吧!我忍耐你们已经多时,我曾屡次呼唤你们,我今日再次向你们发出呼声。我希望你们不再执迷不悟。你们已经使我焦急、使我伤心够了。我希望今后再不用说这一句使我悲伤的话"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结语

馬利亞為耶穌犧牲了甚麼呢?她把名貴的玉瓶打破,將一斤極珍貴的真哪達香膏抺在耶穌腳上。這香膏是她一年的工資!她還以奴僕的身份,謙卑地用頭髮去擦耶穌的腳。 為甚麼她願意這樣犧牲?因為耶穌在她心裏的價值是最高的,值得她完全投入去愛。其他人可能這樣想:“窮人的需要比較大 ― 畢竟我們常有耶穌,他也沒有缺乏。”,而變得沒有尊崇耶穌;但馬利亞明白“不常有我(耶穌)”,他的同在不是理所當然的,要趁他在的時候毫無保留地服侍他!相信耶穌也被她鼓勵 ― 藉著馬利亞謙卑及犧牲的例子,他預言自己不久之後也同樣以謙卑及犧牲的態度就義:香膏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耶穌不是理所當然的,他的身體 ― 教會,也一樣。我們靈修、傳福音、服侍人,是按著時間表去完成?還是像馬利亞,為耶穌完全地投入?面對生計的壓力、家庭中的摩擦、兒女或弟兄姊妹的缺點、對未來的傍徨等,我們會否把焦點從自己挪移到耶穌身上,為愛耶穌而面對挑戰、犧牲自己?

我們平日在熱心服事、勤於探訪和樂於助人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有主嗎?我們做這些事是為了彰顯自己還是彰顯神?我們要非常儆醒於自己的動機:我們是否也是常與窮人在一起,卻不常與主在一起;我們是否常常「看起來」像個好人,但卻不常常仰望我們的神?我們是否常常把要做的事擺在神的前面、把人擺在神的前面、把自己擺在神的前面?我們看見一些人特別愛主、為主大發熱心的時候,我們是為這些弟兄姊妹高興呢?還是會生出嫉妒,覺得這個人愛主過了頭,愛主哪裡需要愛成這樣?我們多半時候像那些主死後才拿出香料,要去抹耶穌身體的信徒。我們經常會說:等到我退休以後,要好好過教會生活,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許多服事主的最好時機。今天就是我們應當「献上最好」的時候,再遲,恐怕來不及了!等到主耶穌復活之後,要來膏祂是太遲了;等到我們復活之後,要來奉獻給祂,要來專心愛祂,也是太遲了。但願我們都能趁著今天,將自己完全獻給主,愛主,事奉主,順服主。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