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小组分享 12月份 第二周 单单为主而活

2022 年 小组分享 12月份 第二周 单单为主而活

“劝勉仆人要行善,品行举止要端正;不以恶行来报复,倒要以善来胜恶。耶稣受苦留榜样,叫人跟随祂脚踪;总要作主神仆人,单单为主而存活。” 主後1912年,4月15日,皇家郵輪鐵達尼號沉沒在冰冷的大西洋海底,造成1523人罹難。這艘在當時被認為是人類史上最巨大豪華的郵輪,就此消失,提醒世人生命何其脆弱和無助。然而,故事並未停留在這段歷史的悲劇裡。其中還有一段英勇事蹟和無可動搖的信心故事。約翰·哈柏在英國南漢普敦城市搭上鐵達尼號的處女航。他是一位傳教士,1912年他接受美國芝加哥慕迪教會的邀請去講道,4月11日約翰·哈伯搭上了鐵達尼號。全世界為著這艘郵輪著迷,大肆宣傳她是一艘不會沉沒的輪船,在當時她是人類史上所建最龐大的交通工具。船上載著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一群人。當乘客們忙著交換商業資訊,討論商品買賣和物質享受時,約翰·哈柏卻積極的與人分享基督的愛。根據生還者描述,在悲劇發生前幾天,哈柏活出一個有信仰的生命,分享上帝的話和基督的愛。約翰·哈柏知道在这场灾难中他不會存活下來,但他留下堅定信心的典範和對上帝話語的完全信任,值得成為我們今天的榜樣。在一群絕望溺水的人群中,不分男女老幼,他把眾人的焦點指向得救的十字架。也就這樣,他的生命,直到最後一刻,嘴裡的最後一句話是耶穌基督。哈伯牧师在福音中得着自由,并借这样的自由做出使人感到惊讶的选择,这些选择至今仍激励,挑战着我们。除了铁达尼号上的哈伯牧师,还有许多如彼得、保罗等初代教会的信徒,也为福音的缘故牺牲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保罗和彼得这两位使徒多年以来在工作上关山阻隔。保罗的工作是向外邦人传扬福音,而彼得则主要为犹太人作工。但是由于上帝的引导,他们要在欧西世界的中心都市为基督作见证,在那里流出鲜血作为后代许多圣徒与殉道者广大庄稼的种子。今天,当我们知道耶稣基督借着牺牲所成就的福音,为我们带来多么大的恩典,我们就会意识到,为了福音牺牲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是非常值得的。基督徒必须为了福音的呼召,甘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希望我们能夠跟随基督的脚踪,「单单为主而活」,成为愿意牺牲自己自由的门徒。

本周经文

彼得前书 2:11-21

「 11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12 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13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14 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15 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16 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17 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18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19 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20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一、经文分享

前一章講到彼得寫信給分散在今天土耳其一帶的教會,他們當時面對極大的艱難,所以彼得鼓勵他們用信心勝過試煉。來到第二章,彼得要他們知道在艱難中他們是被神呼召獻靈祭的;對我們來說,無論我們現在面對甚麼艱難,我們不必用反叛來回應環境,而是同樣要獻靈祭。本章主要綱要是讲述蒙恩者的身分和職責,其内容可分为四段:獻上靈祭 (1-10节) 、客旅寄居者 (11-12节) 、順服人的一切制度 (13-17节) 、順服主人 (18-25节) 。本周经文11至12节说到,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这是提醒每一个信徒,我们是天上的国民,不应该随从世界、留恋世界,生活的一切都应该面向天上更美的家乡、盼望天上的基业。彼得首先向寄居者们发出两条命令:1、消极的命令:「要禁戒肉体的私欲」(11节)。信徒的客旅生活应当入世而不属世,虽然在世上寄居,但却不与世界同流合污。这条命令表明,我们并非不能控制肉体的私欲,而是既可以被自己纵容,也可以靠圣灵约束。因此,我们将来要在基督台前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肉体的私欲是神留在每个信徒身上的刺,一生「与灵魂争战」(11节),好让我们不敢懈怠、紧紧抓住神;因为 “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罗8:7),一不警醒,肉体就会影响我们与神的关系。2、积极的命令:「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12节)。信徒的客旅生活应当出世而不厌世,既然在世上寄居,就有责任向世人作见证,「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9节)。这里的「外邦人」指所有的不信者,包括不信的犹太人。虽然许多不信者误解、甚至恨恶信徒,毁谤他们「是作恶的」(12节),但事实胜于雄辩,凡是神所预定、但暂时不信的人,迟早会因着看见信徒的好行为而信主,「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12节;太5:16)。

论到寄居者作为百姓的生活,彼得在13至17节里说到信徒当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动机不是逃避惩罚,也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为主的缘故,照着主的榜样,顺服允许这权柄存在的神。但是,当人的命令违背神的命令时,我们在行为上便不能顺从,因为 “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但在态度上还是要顺服。每一个政权的存在都仰赖神的允许,地上的权柄不过是表明神的权柄。所以作百姓的信徒要「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13节),无论是自称神明的「在上的君王」(14节)、还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14节),“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罗13:7)。没有一种人的制度是完美的,人类堕落以后,时间有限、资源不足、欲望却无穷,无论是自由民主、独裁威权、人道平等、还是低碳环保,都要有人付出代价,不可能皆大欢喜;对于一部分人有利的好制度,往往是对另一部分人不利的坏制度。因此,神要我们「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并不是因为那种制度公义、公平,而是要借着人的制度,让我们学习禁戒肉体的私欲。但是,肉体的生命总是不甘心束手待毙,所以不肯顺服的人总会找出表面无私、实际自我的理由,「借着自由掩盖恶毒」(16节)。因为人性总是竭力表现具备那些自己最缺乏的东西,同时竭力掩饰想要那些装作不在意的东西。彼得劝勉信徒顺服掌权者,并非因为当时的政权善待教会、或者能正常地「罚恶赏善」,而是「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15、12节)。至于18至21节,彼得劝勉作仆人的要顺服主人,他说仆人要活出新身分的样式:「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18节),因为这是神所喜悦的。作仆人的信徒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是因为害怕受罚,也不是因为主人「善良温和」(18节),而是为了讨神喜悦,行事为人与「神的子民」(10节)的身分相称。信徒若只是「忍受冤屈的苦楚」(19节),并不能讨神喜悦;只有「为叫良心对得住神」(19节)、顺服神的旨意,才是「可喜爱的」。信徒若只是「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20节),也不能讨神喜悦。只有「因行善受苦,能忍耐」(20节),才是「可喜爱的」,因为这样的行为忍耐才能彰显出神的恩典。

总结本周经文,我們要聖潔就要勝過私慾,我們是客旅,要約束我們的心過寄居的生活,要禁戒肉體的私慾。要記得,我們必須與聖靈合作,隨從聖靈而行(羅8:5-6);靠著聖靈才能治死身體的惡行(羅8:13)。我們若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5:16)。我們要勝過私慾,在人前品行端正,是為主做榮耀神的見證,讓外邦人看見,吸引他們來認識神。特別那些毀謗我們的人,我們要以好行為來回應,讓人看見有神的人的生命是不一樣的。如果有人毀謗我們作惡,我們是否以惡報惡呢?還是我們會以善勝惡,讓人看見我們的生命是有神,讓人都來認識神?基督徒行為的最高準則是「為主的緣故」,凡事都為順服主並榮耀主而行(參林前10:31)。我們的眼光應當看見在一切制度之上,那一位創造並托住萬有的基督(來1:2-3);在一切權位之上,那一位至高的主(提前6:15)。基督徒待人、接物、處事,都要本著「敬畏神」而行,先問問自己:我如此作是否會得罪神?裏面是否有平安?我們對任何人的尊敬,都必須是出於「敬畏神」,先怕神後才怕人;千萬不可以「怕人而不怕神」。「因行善受苦」是神量給我們的道路:不須受苦的行善,在神面前沒有甚麼價值;為行善而付出代價,信徒的可貴處就在於此。我們蒙召是跟隨耶穌基督為榜樣,我們要跟隨耶穌的腳縱行。現在我們是屬基督,我們不在罪裡面活著,是在義上活,因此我們要愛慕神的話,作聖潔的祭司事奉神。今天我們是屬耶穌,我們活著的生命要能夠讓人認出我們是跟隨主的人。神從世人中呼召我們,不僅是為要拯救我們,使我們得永生,並且還含有更積極的目的,就是叫我們一反世人常態,在世上作「因行善受苦」的見證,以彰顯耶穌基督的特性。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原可以不須受苦,但祂是為著我們的緣故,竟然甘願被釘十字架,且不肯從十字架上下來(參太27:42-43),能不受苦卻情願為別人受苦,這就是祂所留下的榜樣。

二、信仰功课

1、 要做一個好公民

彼得在11至12节里劝勉信徒要做一个好公民。基督教是一個分別為聖的宗教,而不是出世的宗教,我們沒有辨法像其他宗教那樣,選擇一個清淨所在,建立寺院,清心修身,以求自我的解脫。我們做一個基督徒,受洗以後,仍要在這個世界上,和許多外邦人、非信徒、異教徒同處在一個社會中,一個國度中,朝夕相處,事事相關,我們無法逃避,也不應該逃避。因為基督叫我們對社會做光做鹽,照亮社會,保持社會不腐敗。因此,我們對社會有一種未了的責任,所以,我們更應該面對現實,完成這種責任。基督徒是天國的子民也是人間國度的國民。要證實我們是一個好的天國子民,所以我們也必要在地上做一個好的公民。基督徒在地上要做一個好公民,照著主所啟示彼得的有幾個要點:1、我們基督徒和非信徒對世界的看法,稍有不同,基督徒在世界是短暫的,如同客旅和寄居的一樣,我們在世上,即使能活一百年,還是要離它而去。因為時間的短暫,我們一方面要珍惜它,把握每一個時間為主做工。另一方面,我們也以客人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如果一位客人對待一位居住主人不禮貌,或是喧賓奪主,這位客人就是惡客了。2、我們在外邦人的社會裡,更應該小心,行為端正,在主裡的人尚可原諒,在外邦人面前,卻更加小心,減少他們攻擊我們的藉口。如果我們的品行端正,我們的神也得了榮耀。3、要服從上官和政府的命令,雖然他們不是信徒,我們也要服從他們,因為他們的權柄也是由神來的。他們的目的,是要國家強盛,維護社會的公平,提高人民的生活,這是一個好的目標,我們基督徒應該盡力擁護,即使執行的人有什麼不對,我們應該為他們禱告,求主使他們能秉公行義。認識真理有時因所站的立場不同,觀點不同,有了誤解,也應求其諒解,基督徒尤不可惡意的攻擊或批評。4、用愛心建立自己與鄰舍的關係,彼得在17節提出四個原則,對神、君王、人,都要尊敬,對教會中弟兄要親愛,對上司、君王當然要尊敬,對外邦人,不信的人,也要尊敬。我們不能因為我們是基督徒,對外教人就輕看了。5、基督徒另一件美德,就是要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們用口舌傳福音,是非常的重要,但用行為將福音見證出來,卻更為重要,有時人聽不懂你所說的,卻看見你所行的。彼得把以上的事,叫基督徒去行,卻加一註解,說是為主的緣故。既是為主的原故,我們當然要認真去行。

2、為主的緣故要顺服

《彼得前书》2章13至17節是本書提出的信徒生活守則的第一部分,講基督徒與掌權者間的關係。教會既是屬神的子民結成的國度,應如何與地上的政權相處,是教會建立初期面臨的一大問題。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3章1-7节、《提前》2章1-3节和《提多書》3章1-3,8节都有如此教導。彼得在这里所说的為主的緣故要顺服,表明不是盲目的順從,也不是畏於權勢的順從。為主的緣故要順服,講述了聖徒對世界秩序及權力的態度。順服不單包括消極的聽從,也包括積極的參與在內。基督徒無理由不順服政府合理的管治的。彼得寫此信時,教會正在殘暴的羅馬尼祿皇帝手中受到逼迫,仍勸勉信徒尊敬和順服,因“在上的”人的權柄來自神(羅13:1),這樣做不只可以滿足神在地上的旨意,也是為了最大多數人最大的好處;何況萬物的結局已近(彼前4:7)。信徒順服,目的不是苟且偷生,而是“為主的緣故”。掌權的既為神所命,違背世間掌權的也就是違背神 。不過順服決不可以違背神的法則(參徒4:19)。彼得主張基督徒應無條件地絕對順服政府的一切制度,事實上基督徒應為世人的模範,比世人更嚴格順服政府才對。保羅也曾說:“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罗13:1)。但在教會裏,我們順服教會領袖,是出於敬與愛,絲毫也不勉強。教會領袖是神所揀選與任用的,我們為著表示尊主為大及愛主,便應該順服,為他們讓路,使他們為主工作毫無攔阻。順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功課,一個在靈裏作完全人的聖徒,是應該在這功課上日日進步,以作我們順服基督的記號。

3、行善之道

彼得劝勉信徒顺服掌权者,并非因为当时的政权善待教会、或者能正常地「罚恶赏善」,而是「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15节)。照原文意思,這一節經文應該譯作:「因神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出善來。」或者:「神的旨意是要你們活出善行來。」如譯:「行善」,比較籠統,而「行出善來」,是表示動作在進行,「活出善行來」,意義就更清楚了。我們必須活出善的行為來,才「可以堵住那些糊塗人的口」。使徒保羅曾說:“不要做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一個明白神旨意的人,就不是糊塗人。提到行善的問題,有三種看法都是屬於糊塗人的,可以對照一下,看看你這個人,是不是糊塗人?1)是認為所有宗教,都是勸人行善。聖經在這裡也這樣說,其他如佛教、道教、天主教,甚至於包括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都是勸人行善,沒有分別。假如你存著這樣觀點來讀聖經,你就誤會了神的意思,你以為神的旨意也是叫人行善,和世上所有的宗教不是完全一樣嗎?有這種思想,是大錯特錯,因為他不明白神要人如何行善,這是外邦人的糊塗看法。2)這錯誤是出於基督徒的,他們認為得救,不是靠行為、良善,所以我們不要講道德、良善,不提到行善,只強調信心,他們忘記了靠信心得救之後要有善行,來證明他是得救的人,他們主要的根據是羅馬書的「因信稱義」(羅5:1),單看一面,也是糊塗人。3)和第二種人相反,他們只認為 “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雅2:20),他們強調愛心、行為,這好不好呢?當然是好的,但是,過分高舉這節聖經,又偏到另一邊,失去平衡了,這種種強調行為與愛心,幾乎與天主教沒有分別,他們忽略了馬丁路德所補上的信心,馬丁路说人稱義是因著信,不是靠行為。這種人只講行為,忘記了雅各書的根據,是從羅馬書來的,羅馬書講「因信稱義」,雅各書講「因行為稱義」,但是行為是從信心活出來的,信心是根,行為是果,沒有根就沒有果,沒有信心就沒有行為,人的行為是從信心而來,這信心的對象是誰呢?是神!信了神,從神那裡得到至善的生命,然後人才能有好行為活出來,這個要弄清,否則偏到一邊,就成了糊塗人了。總結起來,彼得在這裡告訴我們,神的旨意要你們行出善來,活出善行來,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

4、總要作神的僕人

「總要作神的僕人」,本句與《罗马书》6章18-22章的意思相近,就是我們應作神的奴僕,聽憑神的旨意行事。信徒雖然因主的救贖脫離罪惡的纏累,不再作罪的奴僕;但另一方面卻應當把肢體獻給义,作义的奴僕。從前受罪惡的捆綁,現在受真理的約束。假自由是作罪的奴僕,真自由是作神的奴僕。所以「總要作神的僕人」,就是總要在真理中自由,順從神而自由,讓聖靈在我們心中有自由而自由,切勿放縱私欲而自由。「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藉著自由遮蓋惡毒,總要作神的僕人。」(16节)主的救恩所給我們的自由是叫我們脫離一切捆綁,得以事奉神,我們不可用作藉口,以遮蓋惡毒。神的僕人,總是受神的約束,循規蹈矩,甘心服事,使人得益。自由雖是基督徒所享有的權利,但卻不可濫用;真正的自由是服事神,並且要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實行出來。我們在社會中安份守己和實踐順服的美善德行,就是實現自由的一種方法。在基督裏,我們是自由的;但是我們絕不可為我們自己來使用我們的自由,我們必須永遠為別人而使用。自由不是放縱,基督徒所寶愛的是脫離罪的奴役可以侍奉神的自由,而非不理法紀、打亂社會的放縱。「總要作神的僕人」,本句的意思是說,基督徒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不能違背神的命令、脫離神的管轄。所以,不可將我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加5:13)。基督徒雖是自由的,卻作了基督的奴僕(參林前7:22),凡事要遵守基督的律法(參加6:2),要叫基督的平安在我們的心裏作主(西3:15)。所有的信徒,無論是在上的或是在下的,「總要作神的僕人」,站在神僕人的立場上,管理人、也受人的管理。

5、跟隨祂的腳蹤行

经文第21节表明我们「蒙召」就是为了效法基督,「因行善受苦」是基督背过的十字架,也是神给我们的十字架,好让我们「跟随祂的脚踪行」,「得享祂永远的荣耀」(彼前5:10)。主耶穌的話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跟隨祂的腳蹤行」原來不是別的,乃是跟隨祂背十字架受苦的腳蹤,為著神呼召我們的心意,步祂的後塵。我們今天不只在裏面有聖靈作我們的律法(來8:10;羅8:2),並且在外面還有主的腳蹤作我們的標本。我們該順著聖靈,照著主的榜樣而作。跟主的腳蹤行,不只是學習祂的榜樣,信徒沒有了主根本無可循之路。祂受苦是為了救贖罪人。罪人的世界,定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不平靜,其洶湧卻被耶穌止息,又被耶穌行於其上。身處江湖的基督門徒,身為重生的和平之子,如何止息江湖紛爭?耶稣清楚了祂会怎么做,便義無反顧地跟隨父的腳蹤;那麼,作為基督的門徒,一旦尋求清楚「如果是耶穌,祂會怎麼做?」,也願意不計代價,受苦而跟隨祂的腳蹤行嗎?今天,要效法主的榜樣並不是要求我們要照著聖經中所記載主耶穌一切的動作來作,或是學主耶穌講話的用詞和口氣!我們乃是要明白主耶穌所教導的真理以及祂的行動所代表的意義,按照準確的理解來學習、來跟隨!我們是主的兒女,因為明白主是這樣的愛我們,我們就願意明白什麼是主所看重的事,願意去體貼主的心意,更願意討祂的喜悅!願意不以自己的益處為前提,願意凡事順服祂的安排;若是這樣,我們應該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跟隨祂」的人。今天,我們跟隨主的腳蹤行,祂要帶領我們走一條準確的路。不要剛硬、不要不願意改變;不要固執、不要自以為是;不要任性、不要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要不斷地讓神的話語來改變我、更新我,要讓自己靠著神的恩典,成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三、单单为主而活

鐵達尼號英雄之一的蘇格蘭牧師約翰‧哈伯,其親手信將於2020年11月14日以38850美元至64750美元的高價拍賣。當鐵達尼號在大西洋沈沒時,因救人而溺水身亡的約翰·哈伯牧師所寫的最后一封書信,究竟寫了什麼令人好奇,也讓人重新記起牧師感人的犧牲故事。約翰•哈柏是一位來自英國蘇格蘭的浸信會牧師。他於14歲時接受父母的基督教信仰,18歲時開始宣教。25歲時,他成為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佩斯利路浸信會的第一任牧師。在他的照顧下,教會成員迅速從25名發展到500多名。在鐵達尼號事故發生那年,他在倫敦的沃爾沃思路浸信會牧會;這時他已喪偶,有個六歲的女兒安妮·潔西。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展開首航,當年39歲的哈柏牧師,帶著他的姊姊潔西•雷奇和女兒搭上這條船,要從英國倫敦去美國芝加哥,因他受邀去當地的慕迪教會,進行幾週的講道。這艘由白星航運公司打造的巨型郵輪,號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郵輪,從英國南部海港城市南安普敦啟航,前往目的地美國紐約。然而,很不幸地,鐵達尼號於航行途中,在1912年4月14日深夜11時40分,擦撞到北大西洋的冰山,然後在2個多小時後,在當地時間15日凌晨2時20分,全船沉沒,沉入冰冷的大西洋中。令人悲痛的是,船上配備的救生艇只夠三分之一的乘客使用,全船2228人,僅有705人獲救,1523人落海罹難。哈柏牧師的姊姊以及牧師6歲的女兒上了救生艇,但哈柏牧師卻自願留在船上,還把他的救生衣讓給別的乘客。在鐵達尼號逐漸傾斜到沉沒的兩個多小時裡,哈柏牧師在船上傳講福音、救恩和永生的盼望,為驚恐無助的人們禱告,帶領他們信主得救,帶領船上其他基督徒們搭配船上樂團一起唱詩讚美主,一直到鐵達尼號沉船之前,還繼續唱著《與主更親近》這首經典聖詩,撫慰人心。甚至當船身解體沉沒,哈柏牧師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抓著一塊浮木載浮載沉。但此時的他仍不放棄傳揚福音,為要拯救更多的靈魂,尤其是傳講使徒行傳16章31節的信息。

在海面上漂流時,一名什麼都沒抓到的年輕人漂到了他的身邊,哈柏牧師問他:「年輕人,你得救了嗎?你與神和好沒有?」但一個海浪把他們分開了,數分鐘後,他們又靠近了;年輕人已疲倦,想放棄掙扎時,牧師對他說:“年輕人,神要救你!” 說著牧師就把手中的木板讓給他,自己沉入海中。在1500多位落海者中,只有6人獲救,多數人因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失溫而死,而這位年輕人成為了少數從海中救起的倖存者。鐵達尼號沉船悲劇4年之後,在一場鐵達尼號生還者的聚會中,這位不具名的年輕人說,哈柏牧師在冰冷的大西洋海水中,仍不忘傳福音給他,他是哈柏牧師在世上的傳道生涯中,所帶領的最後一位回轉歸信主的人。自此之後,哈柏牧師的事跡也漸漸傳開。哈柏牧師的最後一封親筆信是他在1912年4月11日,也就是鐵達尼號沉船的前三天在船上,用鐵達尼號的專用信紙所寫的信。當船中途停靠愛爾蘭皇后鎮時,這封郵件從此地被寄出。這封哈柏牧師所寫的親筆信,是寫給另一位在佩斯利路浸信會的楊牧師。信中特別感謝他在哈柏離開倫敦之前,所給予的幫助。這封哈柏牧師手寫信的內容如下:“我親愛的兄弟楊,我要在到達皇后鎮之前寫這封信給你,以向你證明我並沒有忘記你,尤其當我們在北方時,謝謝你是那麼友善地接待我們。我原本打算在離開之前,先寄給普拉特太太火車票的費用,但沒想到這個週末的服事異常忙碌,需要參與11個左右的聚會或崇拜,以致於來不及寄出,所以等我到芝加哥時就會去寄。在過去的這幾天,我們在沃爾沃思教會享受了充滿祝福的豐收季節。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和親愛的瑪莉阿姨,真的很感謝你們對我們的好。願主親自報答你們所做的一切,也深信你們佩斯利路教會的發展必順利、蒙福。大能的勇士們與我同在,目前為止旅途一切順遂。 摯友約翰·哈柏牧師。”

罗马书14章7-8节说:“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使徒保羅在認識主耶穌前,都在為自己活,包括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堅持。但在他認識主之後,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必須調整;因為他的生命是耶穌救的,他的罪是耶穌赦免的;他欠耶穌一條命。因此,他選擇以剩下的人生為耶稣而活,來報答主的大恩。他的人生觀有極大的改變,對於人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也隨之調整,並以為主而活作為最高的目標。今天,很多信徒領受了神的大恩,口中不斷感謝讚美主,但生活方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有的人忙於事業,為改善生活、拚經濟而活,等到年老退休時,驚覺世間一切的勞碌毫無意義,只是虛空捕風!也有人為下一代而活,忙著帶孩子和孫子,到老卻是孤身一人,因為有些子女比較會將心思放在自己的下一代。因此,我們應當趁現在就醒悟,把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放在主耶穌身上,立志為主而活。要為主而活,就是要活出基督的形象,讓人一眼就看出這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個基督徒,因為看到我們生活中活出主的真理、活出仁義,活出聖潔的表現今天,主耶穌用寶血救贖了我們,目的就是改變我們過去罪的生命,成為神的生命。因此,為主而活,就是要以活出神的形象為開始。今天,你有活出基督的样式讓人看出你是跟隨耶穌的嗎?我们又该怎么样才算是为主而活呢?“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約14:19)。我們當明白,真正的活著, 非指肉身的生命,乃是靈命的存活,但愿我們在世的一天,仍然要竭力「单单為主而活」。

四、怎么样才算是为主而活

主是为我们死,为我们复活,目的是让我们能够为主而活。我们如果为主而活,主才是我们的主。我们常常听到为主而活这个词,祷告或分享的时候常常也知道说要为主而活。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为主而活呢?我们为自己而活,觉得自己很有限,很软弱,就求神帮我,给我更大的能力,让我活得更好,那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信仰。那不是真正的信仰,这样的生命也永远不能经历改变。基督信仰让我们回转,有一个新的生命的方向,然后有新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为主而活,这才是重生的生命!所以,重生的生命必定是为主而活的生命,这样的生命一定会经历改变,一定会越来越像耶稣基督!为主而活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为荣耀神而行。“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罗14:6)。你吃也是为主吃,不吃也是为主不吃,做什么都是为了感谢神,为了荣耀神而行。哥林多前书10章31-33节说:“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什么叫为主而活。首先,做什么事情都去建立别人,造就别人,而不是使别人灰心,使别人跌倒。其次,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别人的益处,让别人喜欢,让别人喜乐。最后一点,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别人得救,让别人能够认识主,能够信主。这就叫荣耀神,这就叫作“为主而活”。所以,为神而活的第一个方面是为荣耀神而行,就是为别人的益处着想,就是去建立别人,就是让别人得救。

为主而活的第二个方面的意思就是为主活,为主死。罗马书14章7-8节说:“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什么叫做为主活,为主死呢?腓立比书1章20节说:“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 就是这里说的,无论活着还是死,都让耶稣基督在我生命里显明出来,我能够见证基督,我有基督的样式,有基督的生命。我们不仅仅要为主活,连死了也可以为主死,死了也可以成为一个美好的见证。使徒行传20章24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使徒保罗可以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主摆上一切,这就是为主死。主没有叫我们每个人都殉道,像古代的圣徒们那样,但是我们可以为主付上一切的代价。同时也帮助我们明白,对于我们什么时候死,怎么样死,我们都愿意接纳,接受主的安排,接受主的旨意。在死的时候,我们是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盼望,充满着平安,而且渴望主的同在。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死,怎么死,都能够成为美好的见证。 再者,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个人做事是为主,还是为自己呢?判断一个人做事,是为主,还是为自己,我们一般依据以下原则:1、看这个人的生活是否转向圣洁。一个为主而活的人绝不可能生命毫无改变。那些为自己活的人,表面上看他们的行为、言语可能都对,甚至似乎很属灵,但他们的生命会把他们暴露出来。而为主而活的人会按照圣经标准来要求自己,改变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圣洁。2、看这个人关键时刻的选择。一个人关键时刻的选择最能体现他的信仰。当现实利益与神的话语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个人是选择利益,还是选择神的话语,就能体现他的信仰。另外,当逼迫来临的时候,是在乎自己,还是真正尊主为大?当荣耀来临的时候,是自己要得这个荣耀,还是归荣耀给神?这些,都是判断怎么样才算是为主而活的依据。

五、为主而活的三个“己”

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为主而活的人?关键在乎摆正“主”与“己”在生活以及生命中的位置。是让“主”为尊,还是以“已”为大?是“体贴神的意思”,抑或“体贴人的意思”(参太16:23)?以下三个“己”是做为一个真正“为主而活”的人所当具备的一些属灵品质:第一、为主而活当“虚己”。“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2:6-7)。虚己,就是倒空自己,以虚心、谦卑的态度来要求自己。虚心是圣经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真理,是神的要求与命令。“世人哪,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虚心甚至是进入天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登山宝训中所记的“八福”,第一福就是:“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 的确,虚心、谦逊能给人带来许多的益处。神拯救虚心的人(参诗18:27;林前1:26-29),引导虚心的人(参诗25:9),祝福虚心的人(参代下7:14),看顾虚心的人(参赛66:2)。虚己之人,神会把他升高(参伯5:11;太23:12;路1:52),神会赐尊荣给他(参箴15:33,18:12),神会赏智慧给他(参箴11:2),神会苏醒他的灵(参赛57:15)。无论旧约还是新约,均不乏具有“虚己”风范的先哲前圣。古今中外,有许多虚己谦逊的真正君子,他们的言行也足为我们的表率。孔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之明识;孟子有“虚怀纳日月”之气节;苏格拉底幽默地表白:“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们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为主而活”的人,就当“负主的轭,学主的样式”,学习“虚己”之道,行出“虚己”之实,能像保罗那样常对人说:“我……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

第二、为主而活须“克己”。“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克己,就是“攻克己身”,严格地要求自己,非仅循规蹈矩;是做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好公民,更要遵秉神话主训,合神意同主心做个符合神要求的好儿女。保罗对“克已”之道有许多宝贵的教训。他劝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你们总要自己省察,……也要自己试验”(林后13:5);他劝勉加拉太教会的信徒:“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加6:4);他劝勉提摩太要在“敬虔上操练自己”,又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提前4:7,16)。彼得在这方面也有些独到的见解。他说:“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彼前1:13);“你们要谨慎自守,营醒祷告”(彼前4:7);“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彼后1:6);“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鼢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彼后3:14)。要真正达至“克己”之境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言语上“克己”。圣经强调一个人说话的价值并不在多,而在“说得合宜”,如此“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参箴25:11)。让我们有大卫那样的心态:“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诗39:1)。只有言语上的克制,才能让我们真正为主而活,雅各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3:2)。2.在行为上“克己”。大卫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诗39:1)。可见一个真正为主而活的人,非仅在言语上有克制的榜样,更要有行为上克制的好见证。雅各十分重视信心与行为的结合:“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2:22、24)。在行为上的“克己”,大卫可堪作我们的表率。为避扫罗之追杀,大卫躲于隐基底旷野中。扫罗闻讯,就引三千精兵前去诛灭。途中.扫罗进一个洞里大解,抬巧大卫及其随从就在洞里。随从极力怂恿大卫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杀死扫罗,而大卫却很清醒,提刀上前,只悄悄割下扫罗的一块衣襟,并劝诫随从不要加害扫罗。大卫的“克己”之举,深得神的喜悦(参撒上24:1-7)。让我们学习大卫,更效法基督,成为一个行为上的“克己”者。3.在意念上“克己”。俗话说:“手脚易缚,心灵难束。” 成语中有“心猿意马”一词,说明心灵意念之冶荡不羁、难以控制。摩西律法上就已警诫人当留心意念上的犯罪:“你只要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申4:9);使徒彼得也如此教导:“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彼前1:13)。心是人身上最主要、最根本的生理器官,一切的言、行均由心支配而施展;故而在意念上,我们尤其要“克己”。智者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你要谨慎,不可心里起恶念”(申15:9)。生活里就往往有许多人喜欢让自己“心里起恶念”。

第三、为主而活要“舍己”。“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主为保罗“舍己”,因此保罗就为主而活,那么如何为主而活?其实保罗也道出了方法,即为主“舍己”。保罗说:“我为他(主)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耶稣更明确地指出要成为他的门徒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舍己:“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主耶稣是我们“舍己”的榜样。他乃神的独生子,在天上有无限的荣耀与不尽的富贵,却甘心顺服,道成肉身降临人间,挨过饿,受过寒,吃过苦,备尝辱。“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9:58)。清晨他上野地去灵修(可1:35),中午在井旁谈活水(参约4:3-24),夜里与人论重生(参约3:1-12),有时讲道到傍晚(参可6:35),有时祷告至天亮(参路6:12-13)。主对众人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面对十字架这一“苦杯”,主的心灵和肉体曾经历过极其痛苦的挣扎,但主最后“舍己”而成全父旨:“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天父)的意思”(太26:39)。主耶稣非仅自己成了“舍己”的典范,也希望我们所有属神的人当学效祂,也做一个讨神喜悦的“舍己”者:“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22:19);“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舍己”的范围有多大?“舍己”的内牺有多广?请听主耶稣的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撒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可10:29)。现实中,我们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舍己”,因为我们无法撇下主所列举的那些人、那些物。“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已”(弗5:25);“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加1:4)。我们要酬谢主恩,报答主爱,努力为主“舍己”,为教会“舍己”。

六、为主而活的四个原则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2 )。保罗在讲完了罗马书前11章的教义部分,从罗马书12章开始,转而进入到如何过新生活的教导里面。有很多人愿意为主而死,因为死只是一瞬间,但是有不少人却不愿意为主而活,因为活要牺牲一生之久,事实上,若不能为主而活,为主而死的决定是很难发动的。保罗提醒,为主而活所献的祭是活祭,不是旧约的死祭,站在祭坛上的不是一堆死肉,而是活生生的每日生活的所有细节,在所有的决定当中,要对准神而活出荣耀,活出精彩。有鉴于此,为主而活有四个原则,然后拿着这四个原则,去处理教会服侍、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关系等细节的事务。第一、务必圣洁。圣洁就是分别为圣,在做所有的事情和决定以前,必须考量这圣洁吗?在服侍中,若是你感觉只有你的服侍最重要,看不起其他人的服侍,批评和论断,那么这就是不圣洁的,在人际关系中,有辖制,有掌控,有剥夺,那么这关系是不圣洁的。神是圣洁的,当我为祂而活以圣洁做为前提,所献的活祭不能有瑕疵。耶稣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心中有一个对头,有一个仇敌,他仍要去祭坛礼物给主,耶稣就提醒,这个人当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这表明这个人的人际关系是受污染的,是得罪主的,主耶稣不是看重祭物好坏的那一位,他乃是看重献祭之人内心是否圣洁,所以,在以后服侍的台前,首先悔改,与万物与他人和解,所作的服侍主才悦纳。“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 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 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 神的外邦人”(帖前4:3-5)。

第二、为主而作是理所当然的。当主耶稣撒下了信心的种子,成长就是理所当然的,是不可推脱的,同样也是为主而做的。但是,很多人在这上面有瑕疵,就是很容易推脱服侍的职责,为主做了很想得到人的称赞和恭维,自己做多了,别人做少了,就爱发怨言,就不想走了,这就变成了理所不当然。这样的表现,实际上是没有对准耶稣,是为了人而做的;真正的服侍就是为主作,就是默默摆上,为神家堵上破口,牺牲舍己,左手做的右手不知道,而将来这样的人所得的,就是神在暗中的报答。“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 神的旨意。 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 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弗6:6-8)。第三、不要效法世界的那一套。活祭因为在世上,很容易受到世界的干扰和影响,有的时候甚至两掺着去活,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在教会服侍中,不能把世界的一套搬到教会来治理,不能有世界的功利性,世人对于逼迫者,乃是斗争和针锋相对,而天国规则却是,为那逼迫我们的祝福,然后,还更进一步,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世界以恶治恶,天国以爱来胜恶,以德来报怨;世界是报仇杀人,天国是饶恕救人。不要效法世界的方法,那是害人害己,而天国却以爱为记号。第四、当顺从圣灵,心意更新。圣经有近2000年历史了,但是因为圣灵每天的更新,圣经的话语竟然可以在每个时代,每个环境中活用出来。如果你20年前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结果20年后,你还是那样,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成长,没有更新,这就不是神所喜悦的。活祭是在圣灵的带领下,因着顺服圣灵而不断更新的,是越来越有活力,是越来越稳重,是越来越丰盛,服侍也是越来越有力量的,酒是陈的香,当你不断更新时,人就能闻到你身上基督的香气。麦子必须要地里烂掉,才能推陈出新,分子不断裂变,才能结出更多的子粒。神喜悦我们的成长,喜悦我们的努力。如此,顺从这样的四个原则,你能每天察验神的善良、成全、可喜悦的旨意,就能稳行高处,每走一步正确而坚定。

结语

中国人有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活着就是为自己,为自己得着更多,为自己更好,为自己更美,那才是人生的目的。但是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只有为别人而活的人生才是值得活的。” 是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你能给予多少,而不在于你得着多少。然而,对基督徒来说活和死涵盖我们人生的一切,这一切都是为主。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章14至15节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神要在基督里改变我们人性中最根本的罪性和丑恶,就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心态,意念和行为。一个信主的人,一个被基督信仰改变的人,他从为自己活的人生,改变成为主活的人生。为主而活的中心意思就是我们的生命可以舍己,可以为别人付出,去服事别人,去造就别人,去求别人的益处。所以为主而活就能带来为别人而活的这样一种崇高的生命品格,因此,我们要为主而活,因为我们是神用祂独生子的宝血这重价买回来的(林前6:20)。既是主的人,就当为主而活,除非不信主,不属主,不接受主的救赎,那就不是得救的人。主救赎我们的目的,原不是叫我们再为自己活,仍然犯罪,贪爱世界,体贴肉体,乃是叫我们完全归给神,属乎主,作祂的仆人。祂成为我们的主,来管理,使用,享有我们的一切。这当然也是我们永远的福分和荣耀。今天,在跟隨主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緊緊的跟隨祂的腳蹤行,跟隨祂走一條準確的路、信心的路、捨己的路,讓我們得到主的喜愛、得著永活的生命、更得著美好的歸屬!做為神兒女的我們,因為主耶穌的救贖大愛,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及領悟,於是,每一個人都要過著「单单為主而活」的人生。阿们!